朱自清为《文心》作序写道:“这本书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再则是一篇故事。在这件事上,这是一部空前的书。”
《文心》是由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一同撰写。夏丏尊出生于1886年,因幼年家贫,夏丏尊曾两次辍学。后来东渡日本求学,也因为申请不到官费而辍学回国,此后一直从事教育编辑工作,1930年创办《中学生》杂志。
叶圣陶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与教育家。叶先生的一生留下了太多传奇的色彩。中学毕业的他在从事教育事业的同时进行写作,创作了我国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也在各类杂志上发表了长短篇小说与童话集。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等重要职位,晚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夏丏尊同叶圣陶先生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之中。1930年夏丏尊创办的《中学生》杂志由叶圣陶主办,1933年两人共同创作的国文教育故事《文心》,连载于《中学生》,次年由开明书店出版。该书被誉为“在国文教学上划了一个时代”。
《文心》由32个小故事组成,以抗战年代中乐华一家人、数位中学好友以及国文教师王先生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将国文知识穿插于其中。内容涉及题目、日记、诗词、戏剧、手法、词汇、语调、风格等,一个版块的内容融入于一个故事中。
作为中学生的教育文本,夏丐尊和叶圣陶笔下的文字朴素平和,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朱自清称赞道:“正而不奇,平而不倚,最宜于年轻人。”而以生活故事作为国文知识的蓝本,避免了平铺直述的僵硬,让读者在沉浸于几位小主人公的生活趣事或者烦恼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汲取了作者想要传达的国文知识。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是叶圣陶先生对教育的看法。而《文心》的故事,是他对于教育因势利导的最好诠释。
《文心》32节国文知识,大抵可以将之分属于读法和文法的内容。我将所读所感,归纳为读写的六个部分。
【阅读需要经验】
“他对着这些景物,把自己的感想织进去,就成了那篇文章。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你们方才说看不懂鲁迅的《秋夜》,就是经验未到鲁迅的程度的缘故。”这是主人公乐华的父亲枚叔对乐华说的话。
阅读是需要读者有与作者相当程度的经验的,唯有如此,才能真切的理解作者的意图。每个人在其成长中经历的所有事物,都会有自己的感想与经验。
同一种事物,于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看法;即是相同的人和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下,也会有不同的心境。这其中关乎对错,也关乎成长。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当我们在阅读时,是我们的经验与作者经验的相互碰撞。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则将作者和读者比喻为棒球中的投手和捕手,只有当捕手和投手密切合作的时候,才会成功。
【读书的时代角度】
“时代有一定的特色,读古人的书须留心他的时代,古人原并不对你撒谎,但是你一不小心也许会成为时代的错误者。”这是作者借以枚叔之口强调阅读时要注重考察文章所作的时代情况,在本书中作者不止一次提到时代角度对于阅读的重要性。
在批判古籍在现如今已是骸骨一章中,作者认为对待古书不能凭主观感受,而是要考究其时代的思想与社会之关系,还原其本来的面目。史学家钱穆曾说“现代的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历史意见,即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是一种换位思考,是时间与空间上的换位思考。
“田园与工场,同是人生活的根源,田园可吟咏,当然工场也可吟咏的了。切不可说关于田园的词类高雅,是诗的,关于工场的词类俗恶,不是诗的。”作者对于新体诗的解读亦是切合时代的观点的,令人醍醐灌顶。原本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诗词平仄工整,韵律整齐,或寄情山水,或歌以咏志。
但新体诗兴起于西方国家,近代化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工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诗的旨要在于感情,其次是韵律。新体诗虽无完美的韵律,但确实蕴含了饱满的感情。倘若以追求韵律而缺乏真情实感,那才是舍本逐末了。
【读书的触发功夫】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枚叔对读书的理解是我于书中最喜欢的地方。但岂止是读书有触发,只要细心观察,触发可以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左拉说:“生命的本能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这种探索必定是源于生活的。但是个体的生命宽度有限,而读书和旅行则可以帮助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宽的生命宽度。这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真正意义。
【作文是生活的项目】
“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缺少不来的事情。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这是国文教师王先生对学生们说的话。文章是生活的项目,是对生活经历的思考与情感的发凡,所以一定是先对生活中的事物有相当的情感而后才有主题,最后再加上文章的框架。
夏丐尊曾经在《文章作法》一文中写道:“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我们生活中的作文都可分为习作、应用之作和创作。而习作和应用之作常常是命题在先,行文在后,这是不得已的。但我们作文时仍然要尽量赋予真情实感,否则便容易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文章的表现手法】
“除了说明文和议论文,都可有两种写法,一是通常的记叙,一是印象的描写。”“假如说得东西是抽象的,知识的,这时几乎整个都在乎语言文字的意义,但求意义上没有毛病,这在修辞学上叫做消极的修辞。假如说得东西的具体的,情绪的,利用了感觉的要素,积极的使所说、所写的语言增加力量的事,在修辞学上叫做积极的修辞。”这是作者对于作文的两种概念。
结合来看,则凡著文章,记叙则通常与消极修辞联系在一起,印象描写则惯用积极的修辞。如“接天莲叶无穷碧”、“飞流直下三千尺”,古诗词中用积极修辞来进行影响描写的例子不胜枚举。
【词汇与语感】
词汇与语感当是贯穿我们所有的写作之中了,犹记得我们作英语作文时,老师常强调的语法与词汇的应用使得文章更加自然连贯。然而在我们现代文的写作中常常忽略词汇和语感的可塑性,古诗词中对韵律的考究与用字词的精确令人拍案叫绝。
掩卷深思,一方面为自己以前对国文知识一知半解的羞愧,一方面庆幸我们可以站在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教育巨人的肩膀上,他们如同归港的明灯,如同森林中的晨星,孜孜不倦的引领者一代又一代的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