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重读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自觉精彩至极无限震撼,有感记之】
(若您点开了这篇文章,但对红楼梦毫无兴趣,如果您时间允许请直接跳到最后一段,那是我一点点最想说的话,谢谢~)
第三十八回里曹雪芹展现了让我望尘莫及的转折能力,湘云在宝钗的帮助下做东请贾府一众人吃螃蟹并继续诗社的活动,场景由开始的老祖母在时的热闹(期间还穿插贾母忆青春的片段也很让人动容)借黛玉因弱只吃一口蟹肉的自身病态将场景转出嘈杂继而为接下来众人写诗造氛围,曹雪芹毫不吝啬的给垂钓的黛玉,把玩桂花的宝钗,看鸥鹭的探,惜春及李纨,当然还有闲不住的宝玉以特写镜头似的描写,作为读者我知觉身临其境。
三十八回重头戏自然是写诗,从忆菊到残菊十二首诗才是最令我叹为观止的,书中十二首诗由不同人所作,除了原诗社的几位又新添了史湘云,每首诗皆与每个人的心性相关,哪像出自一个作者之手?从前看到有学者认为红楼梦很可能是无数民间片段,曹只是将它们放在了一起,当时只当是笑谈,而如今越读红楼梦才发现作者从无自己他写谁就是谁不会带有任何倾向偏爱性色彩,有些瞬间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些内容竟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单说这十二首个性鲜明的菊花诗曹雪芹究竟是如何将它们出神入化一一写出层次并助黛玉一举夺冠的?这其中功力估计当今一些大家也无法达到,我更是怕只有佩服的份了。"慰语重阳会有期"这一定得出自宝钗,永远向往大于孤独.而"口角噙香对月吟""解语何妨话片时"又必定是只有黛玉才能孤傲吟出的句子...
菊花真是一个被古人写烂的意向,上有彭泽令的<归去来兮辞>为最好,三径旧荒,松菊犹存.已足够令人称赞一世,可红楼梦三十八回里这些大观园的青年男女们让我们看到了新意,实在难得。
菊花是个文化符号,我在红楼梦里切身感觉到如今我们对文化符号的解读或创新是多么缺乏,也许真的该花些时间来寻找些新的属于作家自己的甚至是能够传承的文化符号了,或者我们思考思考从“松”“菊”“梅”等老意向中找寻其新的意义。那么也不枉费你读过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