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被嘱咐:腾冲历史悠久,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有导游讲解会游的明白。遂雇了个讲解员从村口开始走起。
路过魁阁的两棵500多年的秃杉。原来,如今的蓊蓊郁郁是当年村民在云南第一殖边督办李曰垓的率领下保护下来的,否则早已成为一个豪绅的棺材腐朽于地下了。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和顺的村民就有这种保护的意识,令人刮目相看。古镇内树龄超过百年以上的名木有近百棵,其中有七棵并列而生拔地而起的古樟树,被形象地称为千手观音古树群。古树群下,一条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火山石古驿道蜿蜒西去,与村头的捷报桥相连。一辈辈的和顺人先是在千手观音的古树群下许愿,然后怀揣着有朝一日能从村口的捷报桥上衣锦还乡的梦想,开始“走夷方”。
路过全国独有的洗衣亭。这是和顺的男人走夷方挣了钱回家后,独自或者几个人合伙出资给留守的女人在陷河上盖的遮风避雨的小亭子。六座古朴典雅的洗衣亭默立在陷河上,如今人们在里面洗衣或纳凉,在知道了它们的由来之后,再望向洗衣亭,目光不由地透着温情。
路过图书馆时,尽管启程之前已经有所了解,真的站在门口时,仍吃惊不小,难以想象在这个偏远的高原边境居然有这么素雅的一座图书馆。走上石灰石砌的台阶,走进清代光绪年间所建的汉景殿的牌楼式大门,走进中门内花木扶疏的花园,走进玲珑别致、散发着木香书香还有一点点雨季特有的潮湿味的馆舍二层主楼,最后在主楼后的藏书楼前止步。藏书楼珍藏着1万多本古籍,可惜并不对外开放。徜徉在图书馆,那种刚下飞机时,扑面而来的与众不同的感觉更浓了。你能想象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民们白天劳作后,晚上在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图书馆的灯下读书的画面吗。
路过李氏宗祠时,走了一段曲径,当年拥有“永茂和”商号的李氏家族在修建住宅时,沿巷道曲线设计,没有占用公共的道路,所以这座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被村民们形象地尊称为“弯楼子”。和顺古镇的“和”和“顺”无处不在。
老宅布局宏伟,依山而建,需走上一段高筑的台阶才入门里。中堂悬一“见义勇为”的牌匾,有着传奇故事的李氏祖先照片分列两旁,中间供奉着祖先牌位,地中央斑驳的桌子上摊放着厚厚一本老旧的家谱。老旧的还有石井、逼仄的楼梯、空床榻、雕花梳妆镜、日本带回的铁制面条机、大象托回的已经锈迹斑斑的英国保险柜和铁门、铁艺窗栏。老旧中透着当年的奢华,奢华中又透着现在的沧桑,当年随处可见的用来装饰的翡翠,如今,空空如也。
深宅静悄悄,沿着楼梯一层一层往上走。三楼左厢房的回廊是当年做女红的地方,右厢房的回廊是孩子玩耍的地方。左右环顾,清冷索然,昔日大户人家的热闹已不复存在,如今只有老旧的黛瓦上的青苔一点点蔓延着,瓦缝里长出的劲草无声地在风中摇摆。
庭院里海棠花在开,一个背弯成了问号的瘦小老妇人,边忙着手里的活,边慢悠悠回着问话:“是啊,我是李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