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朋友聚会,见到了好久不见的小学同学,同学感叹的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们当年学习好,现在孩子也学习好。哪像我们,都没有这个天赋,让孩子随便混混算了!”
她小学毕业之后并没有继续求学,很快也就嫁人结婚了,所以孩子比我家孩子大很多。现在孩子初中了,叛逆,不好好学习,而她则认为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因为孩子和她一样都没有天赋,不擅长学习。
这不由的让我想到了石家庄的朋友,她回来告诉我,她女儿本来在我们这里名列前茅,到了哪里中等了,那里的孩子无论英语,表达能力还是组织活动,思考能力,都和我们这个小城的孩子不同,自己选择带孩子过去真的太对了。
两位家长两种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两个孩子的未来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我的同学就认为孩子学不好是天赋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培养和教育的问题呢?
从前一帮心理学家闲着无聊,就抓了一条鲨鱼放到游泳池里,然后在游泳池中间用毛玻璃隔开,另一边是活蹦乱跳的鱼类。
鲨鱼一看到有食物,马上冲过去,砰!撞到玻璃上了!继续冲,继续撞头。就这样一周之后,心理学家把毛玻璃撤掉了,可是小鱼和鲨鱼依然是相安无事,鲨鱼再也不想着去吃小鱼了。
这是因为在鲨鱼的思维里,认为自己冲不过去,自己根本不会吃到小鱼的,所以鲨鱼什么努力都不做了。
我同学之所以认为孩子和自己一样没有天赋,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认为:“我没有天赋,我学不好,这很正常。”
当然更深层的可能是反正现在大学生多的是,学不学都一样。不过这属于猜测,咱们今天不探讨这个。
当他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学不好,正常的时候,他对孩子不会有过多的要求和期待,孩子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目标,更何况本身可能基础就不太好,自然也就混混算了。
其实这是一种思维定式,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我们就会如何做出反应。
维茨金在他的《学习之道》中提出里两种学习观点,一种是整体理论,一种是渐进理论。
整体理论将学习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我同学和她儿子学习不好,就是她把自己的学习看成是被天赋左右的,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
犹如鲨鱼被思维定式阻挠,自己不再努力,所以无法吃到小鱼。
渐进理论则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我的朋友恰恰就是一个不相信命运,而相信训练的人。他的孩子开始并不出众,只是他花了大量的时间陪孩子一起做题,学习,养成了孩子一个比较不错的习惯,虽然现在到了石家庄暂时落后,他看到的是自己在培养孩子方面有那些不足,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而不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止步于此了。
所以与其用自己没有学习天赋做借口,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可以做什么。
对于那些现在学习不够优秀的孩子我建议用这样的方法来改变:
1、先确定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最有兴趣的科目,多在有兴趣的科目上努力。当父母看到孩子的这些优势的时候,帮助孩子平移。
我小侄子绘画比较好,但是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尤其做作业的时候一点都不认真,可是一说画画可以一个小时不动地儿的。
我则经常说:“这张画漂亮,你画画都这么认真,学习也可以认真的,要不我们试试。”然后先弄了个15分钟的沙漏即时,他专心做完15分钟作业,马上鼓励。逐渐的现在已经可以安心写作业了。
2、鼓励孩子自己写成功日记。
我们的思维定式可以是我不行,也可以是我能行。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自己记录生活中让他感觉自己做的不错的事情。小的孩子,则让他叙述自己今天做的好的事情,每天强调,逐渐孩子也会自信起来。
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天赋,更多的在于孩子的刻意努力。与其用天赋限制孩子的发展,不如多多正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