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边城》有感
最近因怀念起那大把的虎耳草,而再次翻开《边城》。还记得上一次读它距今已有三四个年头了。汪曾祺评价他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但那时的我还只是个未入初中的小屁孩,只模糊的记得最终傩送离开了,而翠翠便成了孤独的摆渡人。却没去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对现实的麻痹,以及心中所存的人生的形式。
文中描写了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在碧溪岨的家里,在进出茶峒的渡船上,在屋后的白塔下,在附近的竹林里,在篁竹中鸟雀的啼鸣中,也用许多的细节刻画祖孙两人,让他们身上既有着茶峒人都有的美好品德,也有着他们独特生活与性格。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翠翠与傩送不期而遇。从此,有一股情愫缠绕在她的心头,年少的懵懂,少女情窦除开。但老天似乎跟她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让一对兄弟同时爱上了她,让她的生命掀起了惊涛骇浪。却怎知最终落得孑然一身,独守空船,做一位孤独的摆渡人。不过文章在结尾处又给人留下了一丝希冀,“他可能不会回来了,但他也可能明天就回来了”。
《边城》虽然将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纠葛作为主线,抒写了男女之间的单纯青涩的爱恋,但是也描写了边城人民的淳朴、宁静的生活及邻里间的友善,傩送和天保之间手足情深,湘西的柔水与净土滋养出的是两个胸襟如此宽大的男子汉。翠翠和外公的血肉亲情,可知在那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对翠翠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从此便与外公生死相隔。通过这些赞颂了人性之美。边城就如同陶渊明笔下描写的世外桃源一般。这种宁静和谐的生活不仅和当时动荡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如今浮华的社会也形成鲜明的比照。
沈从文与陶渊明同是生活在一个混战不断,动荡不安的现实社会,但他们的心却不为世俗所同流合污。而如今的我们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世界,但内心确实无限的喧嚣。我们只能感叹现代社会太浮躁,有多少人还能有那么一种执着的浪漫的情愫呢?不说为了不可知且遥不可及的未来而等待,就算是为了已有的幸福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而今只有即时的眼前的双手抓得住的利益才能让现代人付出,任何遥远的美丽都被看作可笑的不现实的人才会去守候的东西,如果翠翠生活在现在,生活在我们身边,那她一定被看作是一个怪人。也许不是身边已经不存在美丽,只是我们有意无意的在扼杀美。那个只适合存在心中的美。也许当我们还年轻,当我们还不知道生活的压力的时候,还会为翠翠而感动,还会为心中的梦想而守候。可是当生活给我们无形的一掌,把我们变得越来越现实的时候,这种梦想与人性的守候就变得脆弱而不堪一击,随风飘散......
归根结底,还是这个现实的社会无情的将人性的美渐渐撕裂,甚至毁灭。但梦境是美好的,不妨让人类在这个喧嚣纷扰,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多做做梦,去寻找一刻宁静,一份知性,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