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读原文:
上卷
【徐爱录】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①。
【注释】
①《大学·礼记》四十九篇之第四十二。郑玄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唐人已有《大学》专本。北宋时,与《中庸》《论语》《孟子》合并为四书。程颐谓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为之作注,称《大学章句》,则区全篇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记之云:“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而以旧本为误本。《大学》有“致知在格物”一语,朱熹注云:“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又补释“格物致知”之义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此说也,守仁抵之。
[我的理解]
原文翻译:(王阳明)先生对于《大学》这本书里“格物”的诸多说法,认为旧的版本(程颐的版本)解释的是对的,也就是先儒(朱熹)认为是错误的版本。
[深入理解]
朱熹为《大学》作注名《大学章句》,对于格物致知的理解与旧的版本不同。大学原句:致知在格物。
(大学原文出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翻译:从古至今想要使自己的美德彰显于天下的人,必须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人,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的人,要先修养自己的品格,想修养自己的品格的人,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态。想端正自己的心态的人,要先使自己意念真诚。[朱熹和王阳明思想差别从后面这句开始不同]
朱熹认为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诚,要先扩充自己的知识。(知:知识,格:至,极限 物:事)扩充自己的知识的重点在穷究事物存在和发展之理,以达到极致。
王阳明认为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诚,要推致自己的良知。(知:良知,格:正,物:私欲)即致良知的重点在于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就是去恶存善,使良知没有亏缺蒙蔽,这样就可以达到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