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锦瑟的童年就是在这样枯燥乏味愚昧的环境下流逝的。出不了什么大彩也不会有什么大难。她已经习惯了在别人面前乔装成乖乖女。用顺从来掩饰自己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想法。
喜欢戴有色眼镜对待学生的爱美老师丢失了自行车里遗落的钢笔,怒火中烧的老师以中止课堂学习来挨个儿询问学生,声音从刚开始的克制到稍微颤抖演变成无果后的歇斯底里。
大家都怔住了。没有任何人承认是自己拿了,也没有人承认自己看到了这件事的发生过程。肖锦瑟心跳砰砰加速,即使她目睹了是谁快速将手伸进车篮,并迅速装进口袋,佯装什么也没有发生,吹着口哨潇洒离开。她也不敢指正,更不敢将这件事儿原原本本叙述出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放学,她无心吃饭和写作业。呆呆地坐在饭桌前,好像这件小事情已经塞满了她的整个脑子。奶奶看穿一切。细声细语问她:“锦瑟,怎么了?有什么心事吗?”她将这些细节全部复述出来,还在小心翼翼地回忆,有没有什么情节被自己遗漏。
奶奶忠告她,这件事第一钢笔不是她拿的,第二这件事没有真凭实据,可以当做没有看到,第三如果告发,会不会受到同学欺凌。综合来讲,到此为止,不用再去纠结。
可是老师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连家长也威严地告诫孩子要实事求是。看来遇到事,很多人会掂量轻重,利益大小,对自己曾经说的话选择性地遗忘。
肖锦瑟选择将这件事告诉老师,唯一的条件是不能让同学们知道是另一个小孩的作祟。
老师最后选择息事宁人,在课堂上一再强调钢笔是自己不小心遗忘在家中,后来被打扫卫生的母亲翻出,这才恍然大悟错怪了学生们。学生一片哗然,小声嘀咕:原来乌龙事一件,差一点要受无妄之灾。
锦瑟提心吊胆了几天,没有被报复,更没有被奚落。钢笔事件就此告一段落。日子又恢复如往日夕。
在放学后的一次下坡骑行,锦瑟一下慌了神,忘记了去按控制车速的手刹。练车带人撞到一堵墙。不锈钢材质的手刹不偏不倚地扎入了她的左侧眉宇。鲜血淋漓吓坏了同行的玩伴。她们一时的惊叫声盖过了锦瑟的抽泣呜咽声。氛围使然。锦瑟被这阵仗吓到大声哭喊:“我的眼睛会不会瞎掉?我还能看的见么?”
邻居们闻讯赶来,这时按辈分应该被称为大娘的中年肥胖妇人,慌忙跑回家中,脚底下的鞋被生风的奔跑,挤压的有些变形。烧了一些不知道什么材料的灰残渣,胡乱地涂在了锦瑟的伤口。等血流稍止,锦瑟倔强地单手骑车,另一只手尽量去悟伤口,生怕将这愚笨的事故一展无遗暴露在别人面前,变成笑柄。
回到家中,佯装淡定,车子放在院内的固定位置。眼泪不敢淌,悄无声息地推门而入,看到母亲在沙发上坐着,安静地纳着鞋底,这是母亲闲暇时必须打发时间的方式。
母亲惯会用怨怼的语言攻击着锦瑟,说她不应该去骑车,说她愚笨到对危险的情况没有任何预知和防备 ,说她从来都不让人省心。
母亲唯独将最重要的事抛之脑后,那就是送锦瑟去医院。
主次不分的事儿,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仿佛是固有的生活方式,并不能将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一点儿。
暴戾、怨怼、永不停歇的互相指责,从不会反思自己的不妥,恶语总是留给身边最重要的人,善良演给了别人。
生活的久了,也会耳濡目染,成为自己厌弃群体的一份子。
这就是影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