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金瓶梅》,洋洋洒洒近百万字,其中的故事近300多个,涉及到的人物近500多人,而这些人与事,在全书当中丝毫没有重叠的现象,并且各有各的命运与结局,就如同一轴明代历史的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
当我们读完这些文字,会惊诧的发现,如此众多的人物,竟然很难找到一个彻底的好人或者彻底的坏人,甚至可以说,这些人物与事件,更像是我们身边的人与事,既似曾相识,又好像真实存在,而读懂的人,则在这些人与事当中,找到曾经的自己以及类似的经历,于是深藏于内心最深处最柔弱的那根弦被再次撩起,最终把自己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就是《金瓶梅》一书的真正魅力所在。
同处明代的王阳明,曾提出一个非常振聋发聩的概念与结论,即:心即理。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之理,其实都一直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能够打开这一“宝藏”而已。
而《金瓶梅》中的这些人与事,亦是如此,都藏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或许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读到这些人与事时,才会有如此大的共鸣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金瓶梅》中的一切事端,本质上仍是我们内心的造作,甚至可以说,这些事端的背后,说到底,就是源于人心之造作。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以西门庆为例,因为他是全书第一男主角,几乎所有的事端,都以他为主线。
那么,西门庆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呢?
如果说他是一个好人,很多人可能会反对,因为他确实做了许多坏事,如武大、慧莲、慧莲父亲等人的死,包括来旺的流放都与他有关。
所以,西门庆绝不是一个好人。
当然,如果我们说他是一个坏人,那么,他在书中所呈现出来的仗义疏财、乐于助人、魅力四射的一面,又如何解释呢?特别在李瓶儿的死这那一段,他的表现确实是真情流露,让人为之动容。
又如李瓶儿,嫁入西门庆之后,与之前判若两人,在她嫁给西门庆之前,就曾与西门庆合谋害死自己的丈夫,后来又嫁给蒋竹山,继而又将其扫地出门,体现出无情无义的一面。而嫁给西门庆之后,又处处体现出通情达理、善解人意以及谦让和善良的另一面,这种看似相互矛盾的性格,事实上,其实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又如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配角,话说有一老头,全书只出现过一次,但却也爆出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的媳妇都被他给“扒灰”了。
所以,纵观《金瓶梅》一书所描写的世界,有时候确实如同孔子所说“礼崩乐坏”,如那些官场卖官鬻爵,贪赃枉法,不送礼攀关系别说正义难申,连命都未必能保;家庭伦理缺失,就算是结义兄弟根本没有桃园情义,达则攀附,穷则扫地出门,又如职场上下无序,甚至误人性命等等,无一不是“礼崩乐坏”的体现。
但是,当我们读完全书,闭目思考的时候,在内心的深处,很难不赞叹作者的写实,因为这些人物与事件,古今中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就像时光倒流一样一直在重复着,从未间断。
甚至可以说,书中所描写的世间,就如同现实世界一样真实,即在现实当中,哪有什么完全干净的好人,当然,也不会有彻底的“坏人”,更难得可贵的是,作者对那些好人或坏人,从来不做道德意义上的批判,而是不动声色地如实记录,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如作者写潘金莲美貌虽然不吝辞藻,但也描写她刻薄以及虐待继女毫不手软,又如写孟玉楼的不争,反而衬托出她更有心机,即更善于隐藏的事实等等这些,皆是如同作者亲身经历过一般,否则,哪会写得如此具体与生动。
那么,如此高超且真实的表现手法,作者是如何做到呢?
其实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真实以及生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对于人性的透析与把握,而诸如西门庆、李瓶儿、潘金莲等这些人,不过是作者为了诠释人性而使用的称呼而已,换句话说,作者正是牢牢地把握住了人性,才将所有人和一切事端写得洋洋洒洒,仿佛亲眼所见,进一步的说,正是由于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透析,《金瓶梅》一书所刻画出的人物与事端才能超越时代,并与几百年后的我们产生共鸣。
当我们读罢《金瓶梅》,在感慨万千的同时,仿佛经历了一生的悲欢离合,但是,无论这些人物与事端如何变化,终究逃不过世道人心的造作。
甚至可以说,这些人物的描写以及那些悲欢离合的事端 ,构成了《金瓶梅》的世界,这个世界就犹如一部成人世界的史诗一般,震憾人心,但归根结底,仍然是人心的造作。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或打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