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东西,虽然现在用不上,但是也没坏,说不定将来会需要呢,先放着吧;
有的东西,买的时候也挺贵,扔了吧显得浪费,留着不吃亏;
有的网购,拆完快递一看就开始后悔——买的东西不是想要的,结果下次还是忍不住下单……
这些都是阻碍你走向高品质生活的坑。如果你有上述任何一种情况,断舍离再适合你不过了。
说明:此文既是对断舍离必要性的解释,也是对《断舍离》的拆解。
01 断舍离是什么
一句话,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断舍离会以处理杂物的方式,来摆脱执念、恢复自我。
断舍离的对象分为有形的物体和无形的各类人事、习惯,在这几篇文章中,我主要会讲前者,即对有形物品该怎么断舍离。
在断有形物体的过程中,你也会体会到自己对于人事的执念心的消解,二者并不等同,却可以相通。
对有形物体的断舍离,首先要界定“杂物”的概念。
可以说,只要是现在的你所不需要的物品,无论它多贵多美多管用,对你来说,都是杂物。
这些听上去简单,可对于杂物,很多人却难以真正放手。
02 阻碍断舍离的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顽固的“物质轴”思维。
所谓的“物质轴”思维,就是在面对物品的取舍问题时,以物质为出发点,而不是以自我需要为出发点。
“物质轴”思维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无形的弊端。
人类长期处于物质不足的时代,我们缺少什么,就会格外珍惜什么。
20世纪以来,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进步。
对于今天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吃饱穿暖不成问题。可是,数百万年的思维模式仍然烙印在我们基因深处。
当我们面临“一件物品丢了还是留下”的选择时,这件物品“是否能用”的价值尺度排在了“是否需要”的前面,
结果是,我们总是很轻易地囤积下一个又一个完好无损的“鸡肋”。
从内心深处来说,很多时候大家买一样东西,并不是真的需要它、会去使用它,而是渴望拥有和获得。
如果你没有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你不会感到满足。我们渴望满足,渴望完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无意识地积累了很多有形的物质。
物质并不能填补孤独,但它会为我们营造繁复丰盛的假象,让我们暂时得到浅层次的快乐。
如果你的周围一直有满满当当的东西,乱花迷人眼,你内心真正的渴望便会淹没其中。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现在过着这样的生活吗?
无论你的理想生活有哪些标准,里面必然有“拥有真正想要的物品”这一条。
断舍离,断的就是无用之物,让你在目前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拥有你需要、适合、喜欢的物品,拥有你真正想要的物品。
留下真正想要的物品,通向真正向往的生活。
《极简关系》提到,
悬挂在每件新货品上的价格标签只展现了冰山一角,我们要为一件物品付出的真实代价远超它的售价。
储存、维护、清理、洗涤、充电、装饰、补给燃料、换机油、换电池、修理、重新粉刷、照料、保护,每一样都是花费。
当然,还有在做完上述一切之后,换个新的。这还不算更加难以量化的感情和心理成本。
你占有物品时,物品也在占有你。
我们的时间、精力、金钱,都被吸入我们住所的物品中,如果我们不仔细思考,很难说达到何种程度,所拥有的物品反而成一种消耗。
不是所有的内耗都源于外界,有的内耗是自生的,发源于我们内心的执念。
第二个因素,消费型社会物量如洪水。
在一个生产过剩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更多的刺激、压力与选择。
消费主义力求挑起我们对实际上并不需要的物品的需求,并使我们以为那是我们真正渴求的。
我反思过去——潜意识里自负的我,是根本不会承认自己懒于思考“如何用最少的量达到最优的质”的。
购物节忙着买买买的我,也绝不会觉得自己陷入了消费主义陷阱。
消费主义靠大数据为每个人量身打造着牢笼,如果不加以警惕与约束,轻易困在里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光说“我要注意不让广告逮走我的金钱”是远远不够的。我在之后会分享记账和控制购物的具体方法,来说明怎么避免冲动消费。
第三个因素,上个时代价值观的影响。
小时候,我们总是被约束,不能轻易舍弃物品。
“还没坏,丢了怪可惜的,多浪费哪”
“以后可能还能用着”
“别人送的,不管怎么样,留着也没有坏处”
……
这些相信大家伙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话语暗含着指示,重复就是力量。
当人们提到“可惜”“浪费”时,物品就不仅仅是单纯眼睛见到的有形物体了,它复合着你内心的纠结情感——这样一来,杂物当然舍弃不了,因为你舍弃不了内心的纠结,便只能听之任之。
说到底,杂物不过是内心情感的外化。
这样的价值观,一代传一代。
每代人都是“物质轴”思维的有力传承者和弘播者,只不过有的显明、有的隐晦罢了。
03 有三类人,最难断舍离
这三类人,分别为忧虑未来型、执着过往型、逃避现实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活在当下,说得更明白一点——拒绝活在当下。
忧虑未来型的人,最能体现“物质轴”思维,他们总是为所谓的未来积攒一大堆东西,让现在的自己时时刻刻身处泥泞。
执着过往型的人,珍藏过去,沉湎于过去的快乐时光或悲痛时刻。我不是说做人不能回想过去,我只是想说,不要让过去绊住你前进。
你会有无数个刻骨铭心的曾经,可你只有一个能直接改变自己的当下。
逃避现实型的人,知道该行动,借口一大堆。
《断舍离》提到,
实际上很多人想要好好考虑某些东西要不要处理掉,但是往往不愿意面对扔掉东西后的麻烦和后悔,于是胡乱找个临时的地方“强塞进去”等以后再用。
这种类似反射性的“给臭东西盖上盖子,眼不见为净”的做法,就是思维贫乏的表现,而被强塞进壁橱里不再穿戴的衣物就是懒惰的证明。
断舍离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期待你的行动。
我是宋子临,
浙大书乡常住人口,
专注于分享的内容:高效自律 | 学习方法 | 思维升级 | 个人成长
欢迎来找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