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我都会给娃安排游泳课。看到读者群里家长在讨论孩子上游泳课哭了、害怕、不敢下水,在犹豫,是“逼”着孩子坚持,还是尊重孩子的感受放弃。
其实这个两难的问题,不仅是表现在学游泳上,也表现在学其他的知识技能上,以前我就写过一篇朋友的孩子学钢琴的相似问题,戳这里可读《孩子不愿意学钢琴了,家长该强迫还是该放弃?》。
回到学游泳的问题上,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
有的孩子逼一逼就可以,但有的孩子可能会受到心理伤害;
有的孩子放弃了不适合自己的项目,也可以找到自己擅长、喜欢的内容,但也可能有的孩子因为这一次的放弃,产生了习惯性思维,遇到困难就退缩。
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做家长无法预知的,所以我们才纠结。
我给的答案是:
1.要看自己的孩子特点,然后决定。
2.如果可以,应该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
回答1,就要看家长是不是了解孩子,有多了解孩子了,而这了解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要靠长期的陪伴,用心的陪伴,才会具备的。通俗地说,孩子一撅屁股,你就知道他要拉什么样的shi。
他的喜好是什么,同样的事情,怎么说他能听进去,怎么说他就不配合。他的性格,是相对文静的,需要多鼓励,还是相对有冲劲,需要经常提醒和把控的。
这些都会影响你给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回答2,我举自己的例子来说一说,怎么叫尽可能早做准备。
先举英语的例子,再举我娃学游泳的例子。
关于英语学习,我也写了很多。朋友们问,你家孩子几岁开始上英语班的?我说5岁半,开始上北外青少,学的内容是play way剑桥国际儿童英语。
你不问,我也不会再多说下去(免得你烦)。
我家孩子的确是5岁半开始上英语课外班的,但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在此之前,我已经给娃做过很多准备了,具体戳这里《我教儿子学英语》,看日期,这篇文章写于15年11月,总结的是之前的做法。
很小的时候,就用我那凑合的英语口语给娃读英语书《比尔熊》。
看英语动画片《积木英语》。
玩自然拼读游戏,iPad版,这也是我唯一充钱的App。
买英语玩具做游戏,我发现娃照着书用磁性字母拼单词,就多买几组(不然不够用),还有那种英语打字机玩具,见图。
所以,在娃正式系统开始学英语的时候,他对英语是不陌生的。他已经认识26个字母,知道这种语言叫英语,还会一些简单的单词。所以,无论是去试听还是报名学习,都没有经过痛苦的选择,和家长的做工作,很干脆就同意了,适应得也很好。
而我做的这些准备工作,一半是随心所欲——意思就是没有非得怎么样,就是一种玩,反正也要陪娃玩,玩什么都会玩腻,就开发出其他的“游戏”玩呗!
另一半是稍有心思的渗透——也只是渗透而已,所谓“磨耳朵”,完全没有那些鸡血家长,定了具体的路线,让娃几岁就背多少单词,考什么级别的证书。
这样做的效果就是,无论是课外还是课外,无论是中教还是外教,娃上英语课都很喜欢、较轻松、学得也不错,在班里有一定的自信。
再说说学游泳。
因为我自己在学游泳上是一个学困生,所以我充分考虑到了娃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
我提前就预知到,学游泳的一大难关是憋气,就是把头扎进水里,很多初学者这一关需要勇气才能克服,我自己就是这样的。
而这样的难关,你想指望教练教,基本等同于做梦(我请的是一对一私教)。教练就和老师一样,该上课上课,知识点、注意点都讲到了,做做示范,给你纠正错误,剩下就靠自己练。
但是你娃不敢下水,不敢把头埋进去,教练也没办法。要么哄几下(不怪教练,人家也不一定能哄好啊),要么像家长说的那样直接往水下扔(别的孩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娃估计大概率要被吓着,以后都不敢下水,不愿意学游泳)。
所以只能家长自己想办法,多做一点儿,多帮孩子一点儿。
我给娃选的游泳馆是不标准的,因为标准场馆的1.5—1.8水深,连我也不敢游。不是一听标准的就是好的,就是适合你的。
我给娃报的班是一对一教学,不是因为我有钱没地方花,而是因为大班更难学会(我说的是我娃,别的孩子不予评论,但我确实听到的身边孩子,大班学得好得少,钱是便宜,白花了也没什么,问题是孩子的时间浪费了,没得到应有的收获,这个浪费和影响,在我看来比白花钱严重得多)。我的原则向来是:要么不做,要么尽全力做好。
我娃初学的时候,我是全程陪同,我有假期,有时间,也凑合算会游。娃害怕的时候,我给他讲我学游泳的故事,讲我的害怕,讲我怎么克服的。我一遍又一遍教他,给他做示范,保护他试着练习憋气。一点一点往他脸上泼水,直到鼓起勇气把头扎进水里,再学习憋气,再到体会身体漂浮在水面的体验和感觉。
教练还说我,太宠孩子了,太惯孩子了,这么保护,怎么能学会,我当耳旁风。孩子不是教练的,他不用顾忌你的孩子什么感受,也不会在意你学不学得会(我最近给娃换教练,才知道行内的规矩是,12岁以下孩子不包教包会)。参见《学会有很多方式,但有一种一定是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
今年游泳开始学仰泳,娃爸这次走在了前面,考虑到孩子可能会害怕(你以为会游泳就不怕学仰泳了?真不是!反正让我躺在水里我害怕),就在教练上课前,带娃去尝试。
想让娃学得会,学得好,学得快乐,那我们就多做一点。
9月份一年级新生又该入学了,很多家长一边认为不应该提前学习,现在都是零起点教学,一边又担心别的孩子上了学前班,自己孩子跟不上,纠结于要不要也报名。
其实,0起点,这个词语目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我们一般都会觉得,没有经过系统的、正式的学习,就是0起点。说白了,就是我没报班,没上课,没请老师,我就是0起点。
但是,0起点,并不等于0准备,更不等于0接触啊!
有很多孩子,没有上过学前班,但是从小在家里就经常亲子共读,家长也会在生活中教孩子数数、拿笔像画天书一样随便“写字”。
这样的孩子上学后,肯定不会吃力啊!
也有的孩子,上过学前班,准确地说,家长把希望全部寄托于上学前班,看上去孩子学会了很多:会拼音、认识好多字、100以内的加减法……
可是在家里,大人看电视玩手机,小孩也只能跟着看电视玩手机,从不读书、(除生活必须)极少交流,学前班的那些知识,只是填鸭一样的塞进孩子的脑袋。
回了家没有学习的氛围,没有培养学习能力的机会:不会交流,因为家长和他交流少,不会听,不会动脑思考。在学前班学过的那点知识,不复习、也不再接触,有的孩子学得是错的,家长也不知道。
这样的孩子,即使上过学前班,上了学也照样吃力。
以上,我所说的准备工作做在前面,大抵就是说:
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
要能预知到孩子学习可能的困难,
要尽可能选择更合适的老师和机构,而不是看别人学什么咱就学什么,看别人报什么班就报什么班,再或者别人一邀请你拼班,你就拼了。
在生活中学习。
准备工作做在前面,失败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娃出现的种种问题,有的可能会直接避免,有的只要出现,你就有对策解决。
所谓未雨绸缪,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