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字伯灵,生卒年不详,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孙武的后世子孙,齐国鄄邑(今山东省鄄城县)人。
孙膑少年时贫穷孤苦,年长后去深山跟自号鬼谷子的王栩学习兵法。因学习勤奋,精心钻研,深为老师所喜爱,但却遭到了同学庞涓的妒嫉,被庞涓暗算除去膝盖 骨。后由齐国使者秘载归国,被齐国大将田忌收留。尔后,得到了齐威王的赏识,一跃成为叱咤风云、旋干转坤的英雄人物,名扬天下,威震诸侯。晚年在政治上很 不得意,被迫隐居,倾心于军事理论研究,成就了流芳百世的《孙膑兵法》。孙膑和《孙膑兵法》,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一向与兵圣孙武和《孙子兵法》并称“孙 子”,至今犹以“兵圣两孙子”的美称载誉中外。
庞涓无义妒贤能,孙膑惨遭酷刑
孙膑出生在一个七雄并立、战争频繁的多事之秋,同时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少年时期的孙膑,生活孤苦,加之连年战乱,使他深感战争问题的重要,与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生活、个人的命运都息息相关,因而立志学兵法,决定在这峥嵘岁月里成就一番大业出来。
在这种观念的推动下,他在成年之后便外出求学,相传到深山里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刻苦学习《孙子兵法》十三篇等兵书战策,成绩优异而突出,深得鬼谷子的赞赏。
鬼谷子是一位著名隐士,精通兵学和纵横学。他的弟子很多,其中有一位学习成绩很突出的庞涓,与孙膑结下了深厚的同窗之谊与兄弟之情。
不久,听说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而此时的孙膑呢?他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他还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当下先不出山。
就这样,庞涓一个人先走了。他在临走时对孙膑说:“我们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这一去,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
话说庞涓到了魏国,见到魏王。魏王问他治国安邦、统兵打仗等方面的才能、见识。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 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随心所欲统兵横行天下,战必胜,攻必克,魏国则必成为七国之道、乃至最终兼并其余六国!”
魏王听 后非常兴奋,于是任命他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魏国于战国初期第一个实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因而长期称霸中原,到魏惠王时国势仍很强盛,不断地东征西讨, 四面出击。庞涓到魏国后有了用武之地,率兵打过不少胜仗。此时,他就认为自己取得了盖世大功,不时向人夸耀,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气势。
在这期间,孙膑却还在山中跟随先生学习。他先前就比庞涓学得扎实,加上先生见他为人诚挚正派,就把自己秘不传人的本领也教给了他。因此,此时孙膑的才能远远超过于庞涓,在他之上了。
不久,墨子又荐孙膑于魏王。经过老师的劝解,孙膑也觉得该为国家百姓效力了,于是,秉承师命,随魏国使臣下山。
孙膑到达魏国后,第一个就去看望庞涓,并住在他府里。表面上庞涓表示欢迎,但心里很是不安、不快:唯恐孙膑抢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后,孙膑在先生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就更是嫉妒起孙膑。而此时的嫉妒,庞涓只能隐藏在心里,不好表现出来。
后来在朝上,魏王对孙膑十分敬重,“听人讲先生独得孙武子秘传兵法,才能非凡。我盼您来,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程度。今天您终于来到敝国,我非常高兴!”接着问庞涓:“我想封孙膑先生为副军师,与卿同掌兵权,卿以为如何?”
事实上,在庞涓内心里,他最忌讳的就是这种情况。听到魏王这么一说,他暗自咬牙。表面上却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孙膑是臣的兄长,怎么能屈居副职、在我之下?不如先拜为客卿,待建立功绩、获得国人尊敬后,直接封为军师。那时,我愿让位,甘居孙兄之下。”
魏王听罢,很满意庞涓的处世为人,于是就答应了庞涓的请求。
其实,自从孙膑一到魏国,庞涓内心就存在一种危机感。他下决心必须除掉孙膑!否则,日后必然屈居其下了!
有一天,庞涓心中忽生一计。于是在一次私下聚谈时,他问孙膑:“吾兄宗族都在齐国,现在我们二人已在魏国为官。为什么不把家人接来一起享福呢?”
庞涓的这一番话触碰了孙膑心里的那一根弱弦:“天灾战乱,我家亲属宗族早消亡殆尽了。当年,我只是由叔叔和峡谷个党兄孙平、孙卓带到外地流浪。后来我们被分散了。再后来我就从师鬼谷先生,许多年都不见故乡的亲人了,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在人世?”
通过这一番谈话,庞涓知道孙膑是有思乡之情的。于是,他就决定利用这一点对孙膑下手。
半年之后,在孙膑早就将这次谈话忘了的时候,他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堂兄孙平的书信。信中以孙平口气,讲述了兄弟情谊,告诉了叔叔已去世。堂兄两人已回到齐国,希望孙膑也回到故乡,把几近消亡的孙氏家庭重新建立起来。
孙膑看后,心里非常激动。然后热情招待传信人,并写了回信请他带回去。信中讲:自己十分思念故乡,但目前已成为魏国臣子,不能很快回去。待为魏国建立了功勋,年老后,一定与两堂兄在齐地故乡相聚、欢度晚年。
殊不知,这位传信人根本不是齐国乡亲,而是庞涓的心腹家人。庞涓骗到孙膑回信,又仿其笔迹,在关键处涂改了几句:“仕魏乃不得已、碍于情面。不久一定回 国,为齐王效力!”然后将此信交给魏王,魏王信以为真,非常生气地下令要处斩孙膑。庞涓又在魏王面前替孙膑求情,建议将处斩改为“膑刑”,即砍去双腿的膝 盖骨。表面上是救了孙膑,实质却是“一箭双雕”,既迫害了孙膑,又可把其留在身边,控制他的人身自由、为己所用。庞涓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把孙膑埋没起 来,让世上再没有同他竞争的对手。然而,情况真如他所期望的那样完美吗?孙膑真的被他打败了吗?
装疯卖傻逃虎口,赛马之中显智谋
话说孙膑变成残疾人后,庞涓把他接到自己府中,假装殷勤照顾,并要孙膑将平生所学写成兵书。
孙膑在惨痛的血的教训面前,终于认清了庞涓的真面目。他深知兵书着成之时,就是自己身首异处之日。但他心计周密,明知自己现在掌握在庞涓手中,稍有反 抗,就会遭受更深的迫害,他决定深藏仇恨,等待时机。为了不为庞涓着书,他佯装疯癫,整日在街上爬来爬去,夜晚则睡在茅厕、牛栏、猪圈等处。虽然庞涓没有 看出孙膑是装疯,但他仍派人暗中监视孙膑,一旦发现破绽,就派人暗杀孙膑。孙膑只得整日整夜露宿街头,忍受种种苦难。同时暗下决心,身残志坚,更加刻苦地 研读兵书,准备有朝一日逃离虎口,用自己的智能报仇雪恨。
这时,真正知道孙膑是装疯避祸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当初了解孙膑的才能与智谋、向魏王推荐孙膑的人。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墨子墨翟。
他把孙膑的境遇告诉了齐国大将田忌,又讲述了孙膑的杰出才能。田忌把情况报告了齐威王,而齐威王要他无论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把孙膑救出来,为齐国效力。
于是,田忌派人到魏国,乘庞涓的疏忽,在一个夜晚,先用一人扮作疯了的孙膑把真孙膑换出来,脱离庞涓的监视,然后快马加鞭迅速载着孙膑逃出了魏国。直到此时,假孙膑才突然失踪。庞涓发现时,已经晚了。
孙膑到了齐国之后,就被大将田忌所赏识,留在府中做幕僚,侍之以上宾之礼。其中,在一件小事上孙膑表现出的智谋,尤其令齐国君臣叹服。
赛马是当时最受齐国贵族欢迎的娱乐项目。上至国王,下到大臣,常常以赛马取乐,并以重金赌输赢。田忌多次与国王及其它大臣赌输赢,屡赌屡输。一天他赛马又输了,回家后闷闷不乐。孙膑安慰他说:“下次有机会带我到马场看看,也许我能帮你。”
当又一次赛马时,孙膑随田忌来到赛马场,满朝文武官员和城里的平民也都来看热闹。孙膑了解到,大家的马按奔跑的速度分为上中下三等,等次不同装饰不同,各家的马依等次比赛,比赛为三赛二胜制。
孙膑仔细观察后发现,田忌的马和其它人的马相差并不远,只是策略运用不当,以致失败。孙膑告诉田忌:“大将军,请放心,我有办法让你获胜。”田忌听后非常高兴,随即以千金作赌注约请齐王与他赛马。齐王在赛马中从没输过,所以欣然答应了田忌的邀请。
比赛过程中,孙膑建议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千金。
这个故事后来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军事上一条重要的用兵规律,即要善于用局部的牺牲去换取全局的胜利,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话说齐王在赛马中输给了 田忌,十分惊奇,便向田忌询问原由。田忌如实告诉齐王,他的胜利并不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马,而是用了计策。随后,他将孙膑的计策讲了出来,齐王恍然大悟, 立刻把孙膑召入王宫。孙膑告诉齐王,在双方条件相当时,对策得当可以战胜对方,在双方条件相差很远时,对策得当也可将损失减低到最低程度。孙膑尽吐平生所 学,才华横溢,宏论高深,齐王顿时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便任命孙膑做了齐国的军师。只这一件小事,足以体现孙膑的聪明智谋。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东方大国,但自战国初期以来却多次兵败于魏、赵、韩三晋联军,失去一些领土。齐王即位之后,雄心勃勃,实施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决心同魏国争霸中原。于是,孙膑在战国七雄并立的历史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