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这个题目是一个伪命题。朋友一词,在百度百科中解释为:“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情意相投的人。彼此有交情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把刚刚认识的人称之为“朋友”,与百度百科的解释有着天壤之别。之所以称为“朋友”是为了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随着这个词的广泛运用,随之带来的就是无论什么人,哪怕是仅仅是一面之缘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
现实社会中,高速运转的节奏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看似不断的在拉进,应运而生的一些社交工具,更是在不断地让彼此之间的距离不断的缩小。
现实距离在不断的缩小,而带来的真正的距离却在不断地加大。这种距离是无法逾越的。即便是彼此见面之后,开怀大笑,亲如一家,但是转身之后,与陌生人毫无差别。
今天遇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在某招聘网站上,可以通过私信的方式来进行交流。看似热情打招呼的背后,实则是一种营销方式。
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喜欢某产品”,随之而来的确是:“了解一下某产品,顺便交个朋友”。
这样的举动就自己而言,非常反感。如果是陌生人之间的打招呼,到是可以理解,因为主动,随之一方的主动,打破陌生感,进行有效的交流,可以消除陌生感,然后进一步了解,对于交友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妥。
或许有些嚼文嚼字了,但是通过嚼文嚼字多给自己带来的是一种推销。想起了一个故事: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攀谈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没有砍。
《中书·礼乐》中的“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至少当碰到以目的性交朋友的时候,感觉挺没劲的。当细细品味这件事的时候,现实社会何尝不是这样。再看看身边所谓的“朋友”又有多少是这样的呢?
在很多文章中提到:好友成千上万,可是真的朋友没有一个。虽然是个赤裸裸的现实,但是大家都在默许着这样一个现实。
并非是每个人不去思考里面的缘由,而是当一个默许的事情成为赤裸裸的现实的时候,即便有一部分人出来抵触,可是也无济于事。甚至这一部分抵触的人被看成另类,然后被大多数人所排斥,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不成文的惯例。
现在的人之所以感到迷茫,并非是真正的迷茫,更多的是明知道如何,却无能为力。或许这也是现实最大的悲哀,即便是悲哀,又能怎么样,不是一两个人所能撼动得了的。
既然撼动不了,倒不如顺势而为,大家都是装睡的人,何必去叫醒呢?
可是这一切所带来的是什么?答案是:人与人之间的极度不信任。即便是今天口口声声的说着如何如何,可能过不了今晚,或者连转身的时间都不用,与之截然相反的结果也就出来了。
不得不承认,有些让人的确是傻,而且是傻到家的那种,被这种表象所迷惑,甚至是深信不疑。当傻傻的期盼时,没准已经被所谓的朋友卖掉了,还替着数钱。
就而久之,看似繁花似锦、欣欣向荣的社会,确是一幅幅带着笑容的面具,而这些面具背后真正的面目,又有谁认得?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现实是什么呢?害人与防人的心都在灿烂的笑容背后。
什么是朋友?这么看来也不是伪命题,毕竟现在能但得起这个称呼的人越来越少。
物以稀为贵,人以诚为贵。虽然手中抱着粪土,仍旧当黄金一般珍惜,不是明白,因为害怕失去,或许把粪土丢了,手中真就什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