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 在厦门召开海外女作家十三届年会時見到了余光中先生, 会后写下这篇小文, 今日惊闻余光中先生作古, 遂试以此文纪念先生。〕
2014年10月,海外華文女作家十三屆年會在廈門舉辦,並請到了余光中、席慕蓉兩位嘉賓。看過余光中的書後,便得了想見到余光中的“病”。與夏志清認識了十來年,收到他兩本贈書,在書中提到了他的朋友們, 我順藤摸瓜把吳魯芹、夏濟安、董橋、及余光中的書買了,看完沙田七友,對余光中與友人間的歡聚酣談,眼熱萬分,而余光中、董橋、劉紹銘、西西都是香港文人,在紐約看著香港的書,對香港肅然起敬了,紐約是個文化中心, 世界文人學者過往者眾,這一生見過柏楊,見過陸鑑,見過司馬璐,見過戈揚,見過王蒙,見過劉賓雁,見過古華,見過徐遲,見過許多兩岸三地許多作家,沒見過余光中,是為遺憾。這次可以見到先生,非常暗喜。
每次開年會,姊妹們都十分興奮,快樂的聚會從第一天早餐開始,一早我走向餐廳,見幾位熟識姐妹的桌子,有幾隻空位子,有的位子上都己有衣物,旁邊卻有一空位,大家招呼我坐下,一面告訴我你旁邊是余光中,話音一落,我便跳起來移過一隻位子,大家奇怪地問我,怎麼你不喜歡余光中?
我急急分辯:“不是的,是我太喜歡余光中了,我大概沒有資格坐在他旁邊吧?”大家笑說可以的,我就又挪了回去,於是也去自助餐桌旁去取食物。
遠遠的隔著一個餐廳的距離,我看見余光中在排隊取東西,他極瘦的身軀一頭白髮,旁跟著一個比較魁梧的人照顧著他。余光中他們取完東西回去了,我只取了一杯豆漿一根油條也回去了,我不能在這兒浪費時間。我要立刻回去告訴他我見到他的喜悅。
現在眼看余光中坐定在那裡,我便回去在他邊上坐定了,立刻向他自我介紹,也表白了這麼多年想見到他的願望與崇高敬意。
由姐妹們相幫著用手機拍了側面合影,我看他安靜地喝著粥,不時有文友走過豔羨地看我,我把照相機掏出來了,忽然我象一個勇土冒死進諫般開口了,我對余光中說:“不行,余先生,我這輩子都不會有第二次坐在您旁邊共進早餐的機會的,我要與您正式拍一張照。”
大家都同意我的話,忽然之間,紛紛放下碗筷站起來,一眨眼功夫,身後與旁邊就站滿了姊妹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是滿足的微笑。
前排右起:胡为美,顾月华,余光中,徐學。后排右起:蓬丹,王海倫,姚嘉為。
果然第二頓飯開始,余先生朝南坐定後,被官員學者及名家簇擁圍坐,等閒女作家就別想挨那桌子邊了。
第一天上午的會議定在克立樓三樓,我提早前往,卻發現會場外的大廳及樓梯走廊都擠滿了年青學生,他們要求入場旁聽,哪怕站著或坐在地上都行。我入內看到並不寬敞的會場己有許多陌生客人,這一刻我心裡竟然非常不安,甚至產生出恐慌,看這人數及碩壯模樣,學生一旦入內,不把我們擠成肉漿才怪,後來校方廣播請他們速去建南樓入座,不一會,這些學生奇跡般地消失了,在開幕式結束後我們也在合影後去了建南樓,又看到他們秩序井然地分坐兩邊,這時我心裡非常感動,覺得廈門這個城市給我一個很好的印象,因為這些學生太可愛了。
右一錢虹教授,紅衣是呢娜。
學生與我們一起聽了余光中及席慕蓉的講座,確實是相當精彩,余光中曾是廈大的學生,現在他是廈大的驕傲,浪子己經回過家了,思念家鄉時也己沒有憂愁,這一次他談《從九州到世界》課題時,果斷評點中原與邊緣文化盛衰變化,其實全世界都一樣,邊緣文化由於帶著些許惆悵與迷惘、深思及感悟,往往留下雋永的文字。他談女性文學只三言兩語把華文女作家的風格一一廓清,最精彩是他談文字的美學,“白以為常”,白話行文為常態:“文以應變”,適度使用文言可幫助文氣簡練有力;“俚以見真”,成語和俗話能表達得更真切;“西以求新”,借用西方語言表達,可以使文章更新鮮活潑。他端坐在偌大的舞臺上面無表情,但是出口成章妙語如珠,不時引起大家哄堂大笑,這個老頭也實在太可爰了。
當天晚上席慕蓉又為廈大學生增設講座,想不到連建南大禮堂也不夠用了,廈大學生對文學詩歌的熱愛在當今浮燥社會裡,象一座烈焰滾滾的火山,象一道純淨清澈的清流,令我們感動,使我們在這互動中又暗中鞭策了自己不能掉隊,後生己經追上來了!
次日上午我們女作家悄悄地關起門來有一個“與大師有約”的活動,甚至由廈大主持人關照切莫發微信,否則又要引發“學潮”,但是在以後的兩個小時中, 我們又一次聆聽了余席兩位大師有趣的講話及問答,余先生還是那樣刻板地坐著面無表情,當他說到他最煩人家央他寫序,他說我真想寫一篇文章「序你的頭啊」時,大家都笑得東倒西歪,要怎麼無窮無盡沒完沒了的麻煩他,才會使這滿臉無辜的老頭在大庭廣眾之間發出這樣一聲吶喊啊!但是後來大家很後悔而且內疚,如此精彩絕倫的聚談,為什麼沒有讓學生們一起參加呢?就因為這旁聽者也許會超過數千人?
廈門很美,鼓浪嶼的湖光山色,環島路上的樹木蔥郁,我卻難忘初見廈大男生宿舍樓前走廊裡,掛滿了晾洗的衣裳,那一份感動和驚豔,大家在車子經過時看到琳朗滿目的衣衫都笑了,它們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沒有人批評,大家由衷地讚美起來,允許學生讓洗乾淨的衣服曬太陽,這學校的領導人不虛偽,不矯情,他們體貼學生疾苦,愛護學生健康,這才有了這樣可愛的年青學子,精力旺盛的研讀學問,有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圍,而不是大城市的冷漠及俗豔。車子往返好多次,我們每次看到都讚歎!
而讓萬人空巷那種氣勢去追隨兩位老人,余光中和席慕蓉,雖非沉魚落雁,我也終於明白什麼叫做傾國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