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富翁》是对我理财影响最大的书,这本《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则是对我思想上影响最大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挺滑稽的,从20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一本书,坚持了7年,把自己读进了贫民区外加400万元的债务。
可不就是读书无用论的真实写照吗。
所以更让我好奇他寻觅多年终于找到的正确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生完孩子后,一次偶然读到一篇很久以前就读过的老舍的文章,以前读的时候,既不理解写的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写的好在哪里,更对其内容没有任何共鸣,而这次读来,却拍案叫绝,觉得再没有比这写的更加生动,更加搔到痒处了。
越长大,经历越多,阅历越多,再去读名著,才慢慢知其为什么可以是名著。
以前读书还经常会觉得“这样就能出书,我也能写成这样啊”,但是真的开始写文,才知道是多么多么的不容易。
书中说,不能成功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觉得成功的人很了不起,不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另一种是在成长阶段不思进取,吃老本,慢慢消耗的所剩无几,十年的时间很快会过去,想成功也就难了。
说的就是我,十年没有好好读书了。
后悔是最无用的,而且一些事情不亲身经历,不会醒悟,在更早的时间遇上这本书,也许我只会把它当成一本虚伪的成功学,如果不是因为十年没有好好读书,又有猫哥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本书,我读这本书的感受不会这么深刻,收获也不会这么丰富。
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像我读理财书一样,读来读去,什么52周法、12存单法,其实大家讲的都是先存钱再消费,但是一直读到《巴比伦富翁》这本书中说“首先支付自己”,好像突然醍醐灌顶一样,终于理解了其中的意义。
所以,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这本书和我最喜欢的《巴比伦富翁》一样,是通过讲故事的手法来写的,主人公的父亲破产,在外躲债不敢回家,他和妈妈、妹妹挤在地下室里,白天都要开着灯,妹妹上大学需要一大笔钱,女朋友又把他给甩了,工作就更惨了,总监说工作五年,傻子都能成专家了,他却还是倒数第一。
所以主人公发出了“我要改变人生”的呐喊,幸运的是,一直想帮助他读书的朋友尹明勋,帮他介绍了读书导师。
导师郑会一给他上了六节课。
第一节:红皇后效应。这是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像爱丽斯魔镜里一样,社会是一个逆行的滚梯,以庞大的力量不休不倦地前行,即使跑步,也不过停留在原地而已。
第二课:100天读33本书,培养读书习惯。
第三课:用习惯克服倦怠。建楼、搭桥都还需要时间呢,更何况是搭建自己的人生呢?
第四课:1年读100本专业书。单凭兴趣而读书,是无法产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读100本专业书,是为了成为行业第一。
第五课:记在脑中才是真读书。Thx读书法,先随意读,找到感兴趣的点,再纵深读下去,就是主题阅读。从脑中有一本书,到脑中有一个书架,再到脑中有一个图书馆,这是多么巨大的差别呀。
第六课: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备课的过程和大家的提问,会帮你巩固学到的知识,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并补充被你遗漏的地方。
我们的主人公完成了导师布置的每一个任务,于是,有了和第二位导师见面的机会。
和李仁厚导师的3节课,学到了什么?
第一课:100天采访10位ceo。1天吃三顿饭,却没有读三本书呢,一天睡四个小时,却没有读四本书呢。说读书无用的人,真的读书了吗。
[if !supportLists]第二课,[endif]是采访的ceo文俊浩上的。读完放回书架了事是毫无意义的,要拿来想想就用,要记忆、思考、实践,当你遇到类似的困难时,想想作者是如何决策的。
第三课,1年读365本书,根深蒂固地拥有成功者思维。
如果你也怀疑,为什么读了不少书,上了大学,却找不到工作,或者拿着死工资拼命加班,从牙缝里抠房贷呢,读完这本书,你知道答案了吗?
每天看三个小时电视,看上10年、20年,人生有变化吗?
读书如果不记忆、不思考、不实践,和看电视有什么分别。
你以前的读书,真的是读书吗,还是不得以,或者是消遣?
有早起、晚睡、上下班、吃饭、等电梯的时候都在读书吗,有在别人用脚感受沙滩的柔软时你依然在读书吗,有把书的内容记在脑子里,输出书评、整理录音,真正成为自己脑中的一本书、一个书架吗?还是就像文俊浩说的,仅仅读完放回书架了事呢?
从脑中有一本书,到脑中有一个书架,再到脑中有一个图书馆,要做好3-5年的准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记住,纵然有千万级阶梯,只要从第一级开始,一步一步迈过去,就可以了。
主人公的朋友尹明勋几年来一直想帮助他,但是直到主人公自己发出我要改变人生的呐喊,才把朋友的话听进去。
如果我们自己不主动,别人想帮也帮不了。感谢猫哥和秋叶大叔,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这本书,但如果我自己没有醒悟,就不会关注到这两个人,也不会关注到他们推荐的这本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