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提升课程领导力》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赋予了校长更多的权利与义务,校长不仅承担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责任,还承担着提升课程品质、研发校本课程以及协助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在这种新的教育背景下,校长必须更新自身的课程理念和角色意识,主动从“行政“权威向“专业”权威转变,即校长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体,不仅要在学校的日常行政工作中有所作为,还要成为课程团队的建设者和领导者、课程的规划者、课程方案的制订者。所以,这些都需要校长能够准确地定位自身的课程角色,深刻理解其角色内涵,有效地履行校长的角色职能。
引言
学校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学校的课程领导,特别是校长,则是学校课程改革层面上最为关键的主体因素。
首先,校长是学校的一把手,校长成为课程变革的主体,意味着校长应该是一个引领者,要明确并引领课程的改革方向。
其次,校长在学校课程领导中,还应该是一个协商者,需要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支持,需要拥有众多的同行者和支持者。
最后,校长在面对改革的时候,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就需要深入地学习,对自己提出挑战,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自我反思,也就是说,校长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成为一个学习者和自我反思者。
第一章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相关概念
一、课程改革呼唤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要求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
我国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现了课程的集权和分权的结合,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这种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为课程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及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课程领导对校长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更需要校长本人去深入思考和践行。
(二)课程改革对校长的课程角色与领导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管理赋予了校长更多的权利与义务,校长不仅承担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责任,还承担着提升课程品质、研发校本课程以及协助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任。校长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体,不仅要在学校的日常行政工作中有所作为,还要成为课程团队的建设者和领导者,课程的规划者,课程方案的制订者。
(三)建构主义课程观也使得校长的课程领导成为必需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意义赋予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对客观世界做出自己的主观解读和思考。在此种意义之下,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进行意义建构的资源条件,课程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所以,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如何使学生通过课程教学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就需要校长有较强的课程领导力。
二、校长课程领导办的相关概念
(一)课程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若把各种课程定义加以归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 课程即教学科目、学科
2.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3.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4. 课程即学习经验
5. 课程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
本书关于课程的定义是:学校为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规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一系列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活动的总和。
(二)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种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热情与想象力的能力,也是一种能够统率团队成员全力以赴去完成目标的能力。领导力还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去影响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影响,因此,每个员工都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领导力。
领导力模型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学习力, 是领导人超速的成长能力;
决策力,是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能力表现;
组织力,即领导人选贤任能的能力表现;
教导力,是领导人带队育人的能力;
感召力,更多地表现为领导人的使人心所向的能力。
(三)校长课程领导
校长课程领导是校长运用领导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策略,利用自己的法定权利和个人影响力,对学校的课程事务所进行的各种领导行为,其目的在于引领学校课程变革,提升学校课程品质,让每个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发展,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校长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力的主要含义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广泛利用地方的各种资源,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并对三级课程都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能力。
三、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价值考量
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注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政组织层面的意义。
第二,专业技术层面的意义。
第三,校长课程领导的协调作用。
第四,校长的课程领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