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睡不好会很累,而做梦有时也是影响睡眠的一个因素。古人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最近脑力工作实在太多,大脑想个不停,即便在睡觉也没法放空脑袋好好休息,于是,我连续好几天做了一晚上的梦。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做梦,有些人可以很踏实的睡一晚上,有些人做梦也不一定会导致第二天感觉很累。这些也有很多的科普,可以了解“睡眠周期”,而我想分享的是梦里的各种神奇之处。
回想一下你做过的梦吧,但如果没醒来后立马记下,可能你也想不起来了,但还是依稀会记得梦到谁,梦到什么,自己在做什么,甚至还有天马行空的超能力,以及各种声音、各种感觉,除了气味。
所以梦境的素材来自哪里?平时日常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和物,都在映入眼帘后不断被处理,无意识的就被神经细胞记录;以前的记忆、日思夜想的事情、睡觉时身边的噪音也参与到其中,作为一场“专属于自己的电影”就这么诞生了。
伴随着各种本能反应,恐高、恐惧、尿急等各种感觉也一并参与到这场电影之中,时刻提醒着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可能也有类似的状态,需要保持警惕。但也有新奇的感觉,可能可以飞起来,可能可以蹦得很高,而这种从未在现实中体验过的感觉也可能存在。
那,原理呢?因为睡觉时大脑并不像电脑一样关机就完全停止工作,而是处于一种“低功耗”的状态,神经元在不断的调整、裁剪、链接时,短期记忆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恰好在醒来和深度睡眠之间参与进来了,并且不断地接收来自各种记忆的组合,把各种本来互不相关的感觉串到一起,直到醒来时才逐步被醒来后的记忆覆盖掉。
大脑在醒着的过程中,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线性的,就像一些“一镜到底”的电影手法直到睡觉时才中断记录;而大脑并不会将整段“录像”都记录下来,就像你现在回忆一下一天前经过某个地方的某个角落有什么在那,长什么样,什么颜色。
而你想得起来说明你“记住”了,那些想不起来的就是被过滤掉的,所以只会在“录制”的过程中抽出一些关键内容,去保存那种“感受”,其它重要的也是如此,不重要的就都被丢弃掉了。
神经元其实不是静止的,清醒还是睡觉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地调节神经的链接,只不过恰好被我们“半睡半醒”的状态时连接上,并且充分的参与到这种感觉的过程中了。
这种感受恰恰是我们天马行空的灵感来源,即使醒来后也不知不觉地想起某些回忆、创造故事,就是藏在这些神经元的某个记忆片段里,被链接、组合、重新演绎,产生前所未有的感觉。和做梦一样,都是“灵光一现”,如果没有赶紧记下来并反复阅读思考,这段临时的记忆就不“串联”起来,于是就忘了。
所以我挺喜欢做梦的,希望你也喜欢,但别忘了刚才提到的:平时保持一定运动量,让自己睡觉前不至于大脑累了身体不累;放松心情,睡觉前上个厕所,调整个舒服的睡姿;以及除非想把事情带到梦里去解决,不然就睡个好觉等醒来再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