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现在小学三年级,到了我们俗称的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年龄。作为老师,感觉教育一个孩子那是信手拈来的事情。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本事”也是见长!作为老师的我,现在也感觉有点hold不住,倍感压力山大。每当想起那个“人家的孩子”时候,看看自家的,羞愧不如。正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有幸参与了咱们学校讲师团培训,让我在家庭教育的迷茫时刻,找到了方向和信心。感谢咱们学校和老师们财力精力的辛勤付出,感谢你们组织的精彩活动,提供给我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和信息。相信迷茫中的我会在这次活动中获益良多,以此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也影响更多有我这样家庭教育困惑的家长们参与其中,提升自己,成就孩子。
作者提到“无条件的爱”的原则,是家庭教育的基石,是一切教育方法和技巧的基础。我理解的“无条件的爱”,是父母对自己孩子的一种信心和希望,是对自己孩子无论如何都不放弃和抛弃的舐犊情深。相信他们能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无论何时何事何地,他们都是优秀的。哪怕一时不能如人所愿,也可以通过教育,通过训导达到一定的高度。从另一个角度,也是对家长言行和精神的一种肯定和督促,是对家庭教育的隐忍、坚持、努力、为达目的绞尽脑汁的精气神。唯有此一些,我们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才能贯彻,我们的学习才有意义,我们的家庭教育才能提升,我们、我们的孩子才能走向成功。
第二章:无条件的爱
在第一章的读后感中,我特别关注到作者提出的无条件的爱这个概念。我那时认为,无条件的爱,是对孩子无条件的信任,是对自己的高规格要求。相信还是能够成长好,相信自己和家庭可以解决一切繁杂的任务。读到第二章,我才真的明白,作者提无条件的爱这个概念的真正意义。我们爱的是自己孩子,是这个有生命的个体。这个个体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生命体。不管他是听话乖巧的,还是暴躁多动的;是成绩优异还是差强人意;是漂亮还是大众的。我们爱的是没有附加值的自己的孩子。我也理解了,只有了这样的爱,我们才会心平气和的对待各种状况。
想来,自己的爱原来不是无条件的,还是自私自利的。孩子成绩好了,拿回奖状了,爱爆棚。调皮捣蛋,成绩退步,弄乱了家里的物品,自己就会怒发冲冠,横眉冷对,甚至数落到他落泪忏悔才算罢休。这样的爱,不是爱,是功利性的表现。这样的爱,爱的是孩子的成绩,是孩子的好习惯,不是这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想来,真的惭愧,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对爱的理解。谢谢作者,让我明白,只有去除功利性,真真切切的爱着孩子这个肉体,才是发自肺腑的爱,才是一切教育的根基!2017/03/23 11:18
耐心而又仔细的看完了第三章爱与孩子的成长。了解了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知道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的划分。通过学习,知道这五个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表现,以及家长在这五个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对这五个阶段的论述,浅显易懂。其中的案例也是我们家庭教育中能真切感受的到的经历,其中的体会真是感同身受。
家中有两个宝宝,一个在婴儿期,现在十个多月;一个是学龄期,小学三年级,正是老话说的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年龄。可想,家庭里是多么的热闹。
先说说这个小的,正处于到处爬学站的年龄段,不愿让人抱,喜欢在地下胡乱爬,老想站的时刻。有时候,晚上睡觉也不踏实,哭闹是长有的事情,折腾的他爸妈是白天上白班,晚上上夜班,累的够呛。阅读了第三章提到的第一阶段婴儿期,才发现,孩子喜欢和谁在一起玩,喜欢黏在谁的怀里,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个阶段,孩子正是建立安全、健康的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如果我们能够接受看护者这个角色,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对婴儿的需求比较敏感,能够及时的反应,以温馨、积极的的方式与孩子相处,那么就能建立健康、安全的依恋关系。婴儿最容易看清楚的就是看护者的眼睛,无条件的爱就在你充满爱的眼神里。孩子特别喜欢和他姥爷在一起,我就发现,他姥爷对他的看护是最投入的。姥爷能明了小宝宝的需求,能哄小宝宝10分钟以内安静入睡,知道他喜欢吃的水果,吃饭的时间。所以,他喜欢和姥爷在一起。他姥爷的爱就是无条件的爱的表现,孩子的喜欢就是最好的表现。
再说说大宝。小学三年级正是“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第三个时期——学龄期。正应了那句流行语: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看来,前面父母做的,是相当的负面,多么的无知。反思来,孩子在学习上,也是努力的,勤奋的。作业和考试中出现些问题,也是他这个时期应出现的问题,我们的要求太过苛刻和严厉。对待他出现的错误,太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却如此的恶劣,太缺乏鼓励,太过负能量。还是喜欢文中提到的案例,先自己按下自己的暂停键,不让负面情绪支配自己的反应。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所面临的问题,用孩子的心态去感受他们的困难。更多的应该给他们鼓励,发现他们的优点。用积极地态度,鼓励的话语帮他长志。要认可他的努力,给他信心。要让他明白,无论如何,他始终是爸妈最钟爱的宝贝。
第四章:生活中爱的功课读后感
2017/04/0615:30
读完这一章,真心感叹作者对家庭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文中列举的六点,怎么就这样的贴近我们的生活,怎么对我这个家长的表现抽象的这样真切。真该反思一下了,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我们走了多少的弯路,给孩子造成了多少的压力、委屈、迷茫和负能量。自从读完这有章,自己在心中就不断的提醒自己,家庭教育再也不能如从前般任性、刻薄,再也不能代替、操控着孩子去做他们无法完成的任务。让孩子回归到自然的状态,在我们家长的无条件的爱的基础上,健康茁壮的成长。我相信,应该不难。身心的有序健康发展,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的责任无可推卸,也不能越位。
具体来谈谈给我印象深刻的篇章吧!
一、关于宽容和刻薄
自己就总在犯这样的错误:孩子做事情慢了就着急,就会不停的唠叨督促;看见孩子磨磨蹭蹭就给他讲大道理,讲好习惯的重要性;见不得孩子成绩不优秀,此刻的紧张比孩子还厉害几倍。等等等等的表现,都是在刻薄的面对孩子,希望他成为一个”完人“,一个让人省心的人。总喜欢用自己的那把尺子来量孩子,拔苗助长。岂不知,成长需要时间,也需要磨难。一帆风顺的生活不是真实的生活,有时候跌倒和退步也是成长中可缺的过程。过度的挑剔,带来的是孩子的自卑、胆怯、不自信,给孩子的是对家长的不信任,对周围环境的不信任。给孩子犯错的机会,我们也是这样一路走来的;给孩子一些宽容,相信他们能做的更好。要真真切切的做到,对待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参与而非控制
看到作者写到电视节目中拿出的那张时间表时,我的心一惊!这不正是我曾经做过的事情吗。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苛刻到分钟。恨不得孩子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一丝一毫都不差的生活。过多的关心,多度的参与,让孩子生活在了我们的阴影下,过着我们安排的生活。有时候自己还对孩子喊着委屈,用生活的压力,社会的竞争来激励孩子,要求孩子。还好,在看这本书的以前,我已经改过了自己的这个错误。生活原本精彩纷呈,酸甜苦辣咸都有。何必我们自己替孩子去过滤掉那些我们认为要过滤的东西那。放手吧,我这样告诫自己,让孩子去体验快乐和痛苦,去感受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吧。别让他们活在我们的安排下。
章节目录:
1、接纳而非拒绝
2、理解而非评判
3、宽容而非刻薄
4、谦卑而非骄傲
5、参与而非操控
6、温情与约束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