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光,如一人品一茗,总是那么岁月静好,比如昨天刚看的《刺客聂隐娘》,让人回味!
七年准备,武当山开镜,转往神农架,又转场内蒙古,一朝喷发。画面诗情画意,每一个镜头就如一张写真,一副国画。特别是侯导的长镜头,让人在快节奏的工作后能慢慢静下心来,跟着影片的节奏呼吸。室内是充满装饰感的贵族之家,外景却是犹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勾心斗角与休闲自在,犹如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娴熟切换,高楼大厦和家乡小镇的转接。一张一弛,自在其中,无怪乎赞誉无数。
电影有个很重要的主题,青鸾舞镜。“罽宾国王买得一鸾,欲其鸣,不可致,饰金繁,飨珍馐,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夫人曰: ‘尝闻鸾见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冲霄一奋而绝。”
大意是说:当年罽宾王得到一只鸾鸟,想尽各种办法让它鸣叫,但此鸟就是不叫。后来罽宾王的夫人说:“听人说鸟见到同类就会叫,为什么不挂一面镜子让它照一下自己呢”。然后罽宾王就按这个方法做了,结果鸾鸟见到镜子里的自己以后以为见到同类,便慨然悲鸣,展翅奋飞而死。
无非孤独,而已。
越长大,而我们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独了。每个人都很忙,忙着工作,忙着学习,忙着交朋友,忙着追剧,忙着结婚生子,身边可以说知心话的朋友越来越少,我们陷入了自己的孤岛。
有些人害怕孤独,追求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企图沉浸在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中。到处往闹市中闯,让自己无暇感受孤独。
我一个弟弟,大学刚毕业,理科,先后辗转东莞和惠州的工厂,觉得那里偏僻、荒凉无人烟,没有娱乐消遣。很多人劝他在惠州先学好技术,再到深圳也是很好的。不听。然后迁移到深圳。
“深圳是不是比惠州好啊?”
“当然。在深圳高楼大厦,灯红酒绿,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影片里那句“一个人,没有同类”,乍一听很凄然,还带点顾影自怜的矫情味儿,但又分外动人——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只与自己相关,这份孤独融进了山水,填满了大片的留白。像华兹华斯笔下的露西一样,“与山岩,树木与众石,伴着地球每日的行程,永远消失了自己”。
就如影片里陪伴聂隐娘的负镜少年来自东瀛,也是一种隐喻。“镜”在这个故事中就是一种反应孤独的象征物,与镜同在,意为与孤独同在。负镜少年就代表了那面镜子,照射着聂隐娘师从两位公主之后的孤独。但同时,负镜少年又隐喻了聂隐娘的不孤独,代表了聂隐娘终究有人陪伴。朝遇知音,夕可死矣。此时人人都是青鸾。
蒋勋《孤独六讲》曾讲,孤独是母题,情欲、语言、革命、暴力、思维、伦理是子命题。有时候,即使是站在繁华的街道,也会觉得大城市比沙漠还孤独。每个人靠得那么近,又隔得那么远。而我们越长大,就越要处理好这份孤独。伯牙子期相遇,高山流水般的情谊,世所罕有。找一个懂自己的人,好难。只有珍惜孤独,享受孤独,学会与孤独相处,才会不孤独。
其实,你的孤独,自己懂就好!
每天回家,孤寂一室,可以听歌,细品旋律;
可以做一两个自己喜欢吃的菜,不遭人嫌弃;
可以看一部自己喜欢看的电影,或惊或叹或泪流满面;
可以看一会儿书,细品其中的词句;
可以记录每天的心情,或好或怒;
可以翻看以前的照片,看看以前的样子。
其实,人是很容易遗忘的。有些不好的过去,当时疼痛难忍,现在早已遗落尘埃。有些美好瞬间,想起,总是有一道暖流趟过。那些美好的故事,过去或现在,是值得我们花时间记录的,感恩的。
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达致最完美的和谐,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达到和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