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认识下这位伟大的老妈: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留下了“孟母三迁”、“断织督学”等教子佳话。
话说,我们古代有个人叫孟子,大家都认识,大家也都知道,一般能被称为“子”的人都是屌屌的,例如:孔子啊,老子啊,庄子啊,大头儿子啊……
《三字经》云:“昔孟母,择邻处”。就是指孟母三迁的典故。
孟子3岁丧父,他爹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他为了诗和远方,抛下妻与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
在北漂的日子里,也许是以梦为马,雾霾天强行,一定没有戴防雾霾口罩……三年后客死他乡……
从此与孩子相依为命的孟母开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
她下定决心,要凭着自己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独生儿子,培养成“孟子”。
孟母三迁 第一弹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邻居看见孟子跟着一帮娃子,哭天喊地地学着办理丧事。
孟子:爹啊,你走得好早啊!
邻居告诉孟母:阿珂他娘啊,你娃在哭你相公!
正在刷碗的孟母,拿着一块抹布冲出去。
孟母:瞎哭什么!你爹早就挂了!
孟子擦擦眼泪:我在学学卖惨,也许以后能出道……
孟母上前就是一大嘴巴子。
环视一周,都是些在坟地“学卖惨”的娃。
孟母皱眉:“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喂,搬家公司吗?”
第二弹
孟子家搬到集市旁,经常看见大街上的买卖和屠杀……
路人看见孟子跟着一帮娃子,拿着石头当秤砣。
孟子:跳楼价大甩卖,九块九只要九块九,买了不剁手!
正在打扫的孟母拽着一拖把抡过去。
孟母:干嚎什么!家里有什么可给你卖的!
孟子撇撇嘴:我试试能不能做个“小马云”……
孟母拽起孟子的耳朵就往回走。
看着这闹市街头都是甩着膀子卖各种肉的,孟母又皱眉: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喂,搬家公司吗?麻烦你们再来一趟!”
第三弹
孟子家搬到了学宫旁边的住宅区……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
高雅的气质,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附近居民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
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适合孩子们待的地方!”
注意:前方有鸡汤
把“孟母三迁”简单地理解为“择校而居”,为孩子购买学区房,父母就完成任务了吗?
让“三迁”起作用的是孟母的“言必行,行必果”的身教和“断织督学”的教育智慧。
如果把教育简单化地归结为学校教育:选择名校、参加辅导、聘请家教,无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那即使“迁”到国外、“迁”出宇宙都无济于事。
(推荐书——《教育的目的》)
有鸡汤就有砒霜
孟子学着办理丧事、学做买卖本身并没有错,这是孩子好奇和模仿的天性,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正如我的业余时间是玩手机、刷微博、看连续剧,而让孩子拿起《四书五经》好好看,这想法不诡异吗?我的行为自然会让孩子认为手机是最好的娱乐方式。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学习,提升对生活本质的认识,站在更高的山上看更远更美更真的风景,做孩子的高山和灯塔,帮他们更少地试错、更早的接近生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