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远的文集《二希堂文集》,雍正十年刻本。蔡世远敬佩宋儒范仲淹、真德秀,两人的字分别为希文、希元,故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二希堂”。
蔡世远(1681-1733),字闻之,号梁村,今福建漳浦人。蔡世远不仅是清初著名学者,而且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廉官能吏。他与侄子蔡新分别担任过乾隆与嘉庆的老师,成为传世美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蔡世远的生活世界。
秉承父志
蔡世远的父亲蔡璧饱读诗书,为人耿介敦厚。在中国书院史上,他的名字是与福州鳌峰书院联系在一起的,而鳌峰书院不仅培养出了林则徐等杰出人才,享有“文薮”(文人聚集之地)的美誉,更成为清初福建理学复兴的重要阵地。
康熙四十六年(1707),福建巡抚张伯行在福州创建鳌峰书院,特聘蔡璧为首任山长。《漳州府志》记载,蔡璧“与子弟门生论学,笃伦理、严义利,以躬行为本。”蔡世远作为鳌峰书院早期学生之一,成长为当时著名的朱子学者,并继任书院第三任山长。
蔡璧说过:“吾一生惟无私,可以取信于人。”主教鳌峰期间,凡有裨于政事者,蔡璧知无不言,未尝一语及私。巡抚知道蔡璧家贫,想提高他的薪资,不料蔡璧一口谢绝:“家口少无内顾,此间月给足用也!”自此之后,巡抚不敢为他加薪,恐伤其廉洁的名声。蔡世远继承了父亲大公无私的品德,他的友人、著名文学家方苞曾写道,他与蔡世远一起商议斟酌的都是“民生之利病,吏治之得失,百物之息耗,士类之邪正,无一语及身家浅事者”。
刚正忠国
康熙四十八年(1709),蔡世远考中进士,并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清代在翰林院中设庶吉士,从新科进士中择优录取,在翰林院中进行短期见习,期满后可授予官职)。次年,因为父亲病重,蔡世远请假回家探亲,探亲期间,蔡璧去世。按照清代的礼制,蔡世远应在家服丧守制。
康熙五十二年(1713)冬,蔡世远服丧期满,次年二月回到北京后,方知如果按照新出的规定,他此时才回属于休假超期。负责此事的小吏趁机向他索要贿赂,表示要是给他点好处,就按旧规当作服丧期满,照样当官,不给就按新规办,视为省亲假超期,将被夺去官职。偏偏正直的蔡世远不吃这一套,宁可不当官也不送礼。蔡世远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世远虽不肖,肯行赂于部胥,以补官者哉?不惟同馆之羞,抑亦素心所不肯也!”
蔡世远对官员贪腐之风深恶痛绝,不用说走后门、送送礼、找找关系,就连递个申诉状都不愿意,愤然而去,足见其凛冽的气节。
恰巧此时,康熙为倡导朱子学,令李光地主持编修《性理精义》。李光地推荐蔡世远参与编修工作。书成之后,蔡世远回到故乡福建,在巡抚陈瑸的邀请下,出任鳌峰书院山长。他的到来带动了当地学风的改变,史载蔡世远“夙尚气节,敦孝弟,好语经济,而一本于诚。由是闽士慨然感兴于正学,而知记诵辞章之为末也。”阅读儒家经典,不能止于背诵,要仔细体悟圣贤之言,认真实践圣贤之道。
雍正元年(1723),朝廷选拔品学兼优的学者为诸皇子侍读,蔡世远奉诏入京,授为翰林编修,入直上书房。在侍诸皇子读书的十余年间,他尽心尽力讲授儒家经典中蕴含的治国智慧。
有一回,蔡世远的学生陶太常初次任官时,和几个同学登门拜谒老师。蔡世远询问他们《诗经·大雅·民劳》的要旨,这首诗共有五段,每一段都有“无纵诡随”这句。蔡世远说:“此诗重戒诡随(即欺诈虚伪),五章中独此句不变。”随后便极言诡随之弊,他告诫学生们不能欺诈虚伪、妄随他人,说明做官必须爱民的道理,讲到激动处,声色严厉,闻者毛发竖起,无不肃然起敬。
家训垂后
蔡世远注重用良好的家风与严谨的家规教育与约束家人。
康熙五十九年(1720),蔡世远在《庚子秋帖示族中子弟》一文中写道:“数年来,集族中众子弟在家庙课业,勤励有加。今秋闱在即,累累佳篇,吾何能不快然!然文章特一端耳,立心、制行更为要著。”
蔡世远此帖就是根据祖训为后辈订立的家规家训。他一方面鼓励族中子弟用功读书,考取功名,另一方面也强调修身是更为重要的事。他认为一个人“现在居家处世何若,将来居官理民何若”,因此不能在为官后才开始修身,在家中就要开始修身。
蔡世远对族人提出了一些期望,他期望族中子弟“笃伦理之际,严义利之辨”,能够做到孝顺恭敬,谨守廉洁之操,立下强毅之志。他期望为父兄者“各宏裕其量,洗濯其心,去其斤斤、沾沾、卑卑之念,常存此蔼然、恻然、惇然之心,日克臻斯,日加勉焉”。洗濯其心之语,出自朱熹的名言“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人们洗涤自己的心除恶,就像洗澡一样来除去身上的污垢。蔡世远的赤诚之心、肺腑之言,跃然纸上,令人感动。
蔡世远虽官居要职,但生活极为简朴,这为族人立下了榜样。他曾说:“吾官至卿贰,菜根家风无肉食。”他教育自己的孩子宁可敝衣蔬食为圣贤,也不丰衣美食当碌碌无为的高官。
蔡世远是乾隆十分敬重的师傅,雍正十年(1732)十一月,弘历(乾隆的名字)前往探视蔡世远,师傅病重,学生焦心。弘历作诗《冬日寄蔡闻之先生》,感叹“一线阳回节近春,先生独卧病兼贫”。病床独卧,又兼贫穷,这是何等清苦!不久,蔡世远病逝,年仅五十二岁。好友方苞为他撰写墓志铭,对其才学、品德大为赞扬。乾隆追赠他为礼部尚书、太傅,并写诗怀念,诏令入祀贤良祠。
蔡世远的后代大多能传承发扬家风,蔡世远之子蔡长沄、姪蔡新等都以好学廉明见载于史册,尤其蔡新不负厚望,日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杨特团 严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