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介绍了实用主义奠基人皮尔士和詹姆斯的观点,大概可以概括为四点:1,否定客观真理和先天概念,2,认为知识有可错性,3,衡量真理的标准是实用性,4,认为真理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看看最有影响的实用主义者——杜威,是如何诠释实用主义的。
杜威的名声无需我介绍了,当代教育学奠基人。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听过他的鼎鼎大名。他写了大量的著作,且兴趣广泛,涵盖了逻辑,形而上学和知识论等领域。
并且最重要的是,他对实用主义的阐发彻底进入了实践的层面,主要影响社会,而不是个人性的领域。
杜威并不满足于仅仅在书本上表达思想,而是传播他的自由教育方法。因此,他走遍了整个世界传播思想。他在中国也进行过演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杜威的使命
杜威的实用主义理念对每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他将之前皮尔士的逻辑与詹姆斯的道德和人文主义综合起来,形成了他独特的实用主义思想。
杜威整个一生都相信科学与人类价值的分割是“现在压迫人性的最大二元论”,换言之,他赋予自己的使命是弥合科学与人类价值中间的鸿沟。
旁观者的知识论
杜威认为,前经验主义者的知识论混淆了知识的真正性质和功能。
简单回顾一下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经验主义者认为每一个观念在现实中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东西。那么认知的过程,实际上就变成了我们观看某个事物时,是在对假定发生的事情用概念加以模拟。
另一派理性主义者则认为,当我们有一个清楚的观念时,才能保证我们思想的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中的。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经验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都把心灵看作是思考自然界中固定的和确定的东西的工具。自然界与心灵是二分的,认知就像是旁观者所做的事情,那样是一个在观看外部事物的过程。杜威把这种传统的知识论称为旁观者的知识论。
杜威认为,这种关于知识的理论过于静态,也过于机械,他受到了达尔文理论的影响,把人看作是生物机体,笛卡尔式的传统解释曲解了我们的境遇,我们并非对于世界是采取一种旁观者的态度。
相反我们参与到其中,发展着认知技能来应对对我们提出考验的世界。
因此,当我们开始理性思考时,我们是作为已经在与环境进行搏斗的生物有机体来理性思考的:
因而,理智的功能不是复制环境中的对象,而是考虑以什么方式在未来与这些对象建立更有效和更有益的关系。
杜威排斥“心灵”这个传统形而上学词汇,通常他会使用理智来代替心灵,阐述他的认识论问题。因为在杜威看来,理智这个词指的是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展现出的一种能力,而不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某种实体。
也就是说,杜威认为理念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此,我们得到了杜威哲学的核心观念——工具主义。
工具主义
工具主义强调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反思的思想总是参与到对现实状态的变革中。
我的思想不仅仅认识个别的事物,而且调节作为有机体的我与我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我的理智关注着一系列与我的欲望,怀疑危险有关的事物。
杜威的工具主义核心认为,所有的探究都发生在我们成功应对环境能力失效的特殊境遇中。
探究是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过程,——“最初困惑的麻烦的或混乱的境遇以及后续最终明了了的有序的得到解决的境遇。”
简单点说就是,探究和实验是由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的境遇而产生的。
真理观
由此看来,思维不是对真理的探求,真理也不是一种静态的永恒性质。而是调节人们与他们环境之间关系的行为。(这和马克思非常合拍)
需要注意的是,如同杜威避免使用“心灵”这个传统形式上学词汇一样,杜威也避免使用“真理”这个词。
因为传统形而上学中“真理”这个词被用来单指一个命题的静态属性,这与杜威关于认识者通过改变环境与人之间关系而产生理念的思想相去甚远。
因此,当杜威说到“真理”时,他往往指的是类似于皮尔斯和詹姆斯的成功指导行为,以及满足由一个问题招致的需要和条件,以及在行动中有效之类的观念相类似。
杜威通常借助得到保证的可断言性概念来解释知识这一观念,同其他实用主义者一样,他认为知识没有最后的终点(否定客观真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需要不断的问自己,对于目前的目标,我们的知识是否是完备和充分的?
随着新目的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产生,我们需要新的手段和新的观念。
因此,杜威认为,检验一种哲学价值的最好问题是,是否能够应用于普通生活经验,和改善生活中的困境,又或者是提高了成效?
综上所述,对杜威而言,实用主义一词意味着一种将所有思维和所有反思都交付给结果,以获得其最终的检测和意义的规则。
也就是说,以工具主义形态出现的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涉及到结果。
可能我们听过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以结果为导向”,就十分的实用主义。判断一个概念是否有真理性,是由这些结果的实际证实确立的。
一切陈述发现或确定的命题,一切范畴命题都将是假说性的,并且他们的真理将与他们的检验结果相一致。
事实和价值
杜威认为,事实和价值并非是分离的,而是我们自己通过思维的抽象作用造成了这一现象。
因为。在我们把世界作为探究对象之前,起初是先把这个世界当做有价值的工具开始的。
事物是被处理,使用,施加行动和用以行动,享受和忍受的对象,而不只是被认识的事物,在他们是被认识的东西之前,他们首先是被操持的东西。
这种说法有点像海德格尔的上手状态,在意识到这个东西之前,是先将其作为工具使用的。
因此,事实和价值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发现价值就像发现事实一样,都是通过经验而发现的。事情的价值并不是指通过以往形而上学的方式去发现永恒实体或者客观真理而存在的,而是通过上手。
杜威认为,价值存在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在多个可能性间做出选择,同时,结合工具理论,价值是离不开目的的。也就可以被整合为——为了达成目的而做出正确选择的经验,叫做价值。
我们要做的就是明智的选出,达到目的的最佳手段。而杜威认为的最佳手段就是依赖科学的方法论,并且认为不仅在知识层面可以运用科学,在道德等层面也可以。
这导致杜威的理论与功利主义十分接近,二者都认为能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正确的。
虽然杜威试图逾越这种功利主义理论,但显然是徒劳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注定会忽略过程中带来的好处。
况且我们也不能像科学一样的方式,来确定一种行为究竟会在不同的事情中产生怎样的具体结果,毕竟每件事情都存在差异。
对此,杜威给出的答案是诉诸于群体智慧:每一代人都应该在民主的条件下建立他们自己的目的,他相信除了共同合作的经验之外,没有任何来源可以提供知识,智慧或者集体行动的指导方针。
总结
杜威的哲学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教育界。在杜威所处的旧时代,构成教育的是对大量事实信息和历史经典的死记硬背。然而,杜威却说,教育应当是帮助学生发展,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社会互动的技能。因此,重点在于过程,而不是内容,在于通过做去学。
这一点与苏格拉底十分相似。杜威说,教师的角色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把学生带向自己发现真理。
同时,杜威的实用主义对社会哲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就像在本文最后提到的,他认为探究不可能是个体主观的计划,而是要作为共同体的努力而成功科学。只有在自由交流,自由行动和包容尽可能多的观点,对话的背景下,才可能成功。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杜威依然没有解决实用主义留下的疑问——既然检验真理的唯一价值是查看它是否对解决问题有意义,但世间万物的联系如此紧密,我们怎么知道是我们的哪项决策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以及这会导致实用主义缺乏原则性,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过于追求结果而导致功利主义倾向,从而忽视目的之外的影响。
更不用说眼中只有目的会产生多么恶劣的社会影响——漠视道德,物化价值观,抹杀人与人的关系,抑制创新和试错等等问题……(实际上和我们现在差不多了。)
但实用主义的积极意义在于,将哲学进一步向实用性引导,以及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进一步解构启发了后续哲学思想,晚期实用主义通过解构传统哲学中的一些经典命题,在现代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间(后结构主义,诠释学)架起了一道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