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就要一场绚丽的突围-30岁后去留学》,感觉在文字上跟着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非常有激情的旅行。透过她的文字,感受到了在30岁做出出国留学决定的不容易, 出国后适应新环境的茫然和孤独,还有面对扑面而来的新事物世界观不断被冲击的震动和惊喜。我一直被一种鼓动得很饱满的情绪推着看完这本书。
看完书好些天心里都不平静。 我归纳了几点我觉得是推动她完成这样一场突围的性格特点。
1 跳出舒适区。主动性。坚持。大概是记者这份工作就是一个对主动性要求很高的人,职业特性锻炼了她。 她会不断的去找新的刺激点。 从她主动联系李开复写传记,跟很多行业专家都有不错的交情看,她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人。很多人拥有一份安逸的工作后,即使心有不甘,也不愿离开舒适这个环境重新面对不确定性。追求安逸是人的天性。外面的世界对海涛有巨大的吸引力, “不甘心现状“是她备考出国的动力。 老实说, 没有很强的目标感真的很容易在这个环节放弃,然后就变成“想想”“想想”而已。“生活每向前一步,都有走出舒适区的那种苦与痛。随之而来的又有突破极限的笑和泪。”
2 好奇和开放。 我有朋友在美国读书工作。我跟他们交流的时候常常有种他们只是换个地方居住而已的感觉。 他们交往的圈子还是华人,思维的方式还是跟以前一样。他们在用一种传统的方式保护自己。 海涛到了哥大, 有个很客观的因素是她没有华人同学, 另外主观上她积极的融入和体验这些不同国家的文化。所以她整个人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个世界的外延是如此之宽广,每个人都是你看世界的一扇窗。”
“我们有机会倾听不同的观点, 才有机会铲除根植于身体里的偏见。信息对称, 自由表达, 是改变固定思维模式的一个基本因素。”
不管跟什么文字产生共鸣, 那一定是因为唤起 了自己的身体里那部分特质。我也想让我的这些特质作为动力,去推动我成为我想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