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老师有句名言叫“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当时不知道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以为只是老师想着偷懒,讲了 一道题就妄图让学生们会解很多题,省去了苦涩的论证、推导。实际情况是,举一反三不是理念是训练,没有刻意的训练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同样的知道了举一反三,就能明白“吃一堑,长一智”也是未经训练的结果,不然,吃一堑可以长三智。三是很多的意思。
这几天辅导儿子写作业,重新对举一反三进行了理解。“1+2=几?”,我说。“3”儿子很自信的回答。“2+1=几”,我继续问。孩子熟练的拿出自己的手指,巴拉巴拉……。你心想我儿子是不是太笨了。错!孩子的聪慧是我们大人不能理解的。比如他们的想象力,他们的好奇心,他们的学习能力。关键是孩子并不知道加法的交换律怎么能知道2+1=几。实际上,如果对于1+2的问题没有整体的理解,没有联系到我们熟悉的生活、工作的场景中,在突然问道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很快的举一反三。所以老师名言“我们要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就很明显了。我们要提炼全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构建书本的只是框架,在此基础上大量的联想、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场景,训练自己分析问题的意识,为举一反三累积素材。唯此才能真正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