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很多地方看到很多小伙伴说,自己去年的读书目标是什么,今年又看了多少本书,实际又超越了多少。这些,曾经让我一度很焦虑。
有小伙伴说,他们一年的读书目标是100本书。
也有小伙伴说,他一周能看完两本书。
还有小伙伴说,他一天可以读100页。
这些听起来对我遥不可及的数字,几次都把我吓退,吓退了我刚刚燃起的读书热情。甚至对自己产生了很大质疑,为什么我读书这么慢?是因为我起步太晚吗?还是因为我太笨?或者因为我并不是真的热爱?又或者我读书的方法不对?
实际中的我,大约三周或者一个月,才能勉强读完一本书。
于是,我开始读关于读书方法的书,看看如何提高速度。看完后便尝试了速读,却发现,速读我是很难记住东西的,速度有了,当时记得了,但回忆时我的大脑却一片空白。读了却没完全读。这让我更加的焦虑,却也更加无法自拔。
我的脑子越来越乱,对书籍依然囫囵吞枣。每当我一读到书的后半部分,我会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喜悦与知识内容的获得无关,只是单纯的因为又要读完一本书而喜悦。仿佛,只要书被我翻完,内容就一定会成为我的一部分一样。每当这本书读完,把它塞进书架的那一刹那,我总会心里美滋滋得想,看,我又读完了一本书!
于是,对读书数量的过度追逐,让当初顺其自然的读书,对知识的慢慢的领悟慢慢实践,逐渐转换为与他人的比较中。
我甚至在错误的路上走了很久。
直到我遇到了一本书——《太傻天书》。机缘巧合得参加了读书挑战赛,机缘巧合得读了这本书,想来都是缘分。
Taisha说,放下比较,不要比较一本书和另一本书的难易,也不要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进步和落后,这些都是你真正地学习/体验的关键。
我这才恍然惊觉,自己这是陷入了向外追逐的误区了。
我在追求数量给我的安全感,而非知识给我的充盈与喜悦。我在追求与他人读书数量的比较中,全然不考虑自己能力的有限,也全然不考虑自己是否真的吸收过。
我在本末倒置。
我在恐惧。
所有的向外追逐,都来自内心的恐惧。我的安全感从来都不应该是读书数量能够真正带来的。
我读的快了慢了,学的好了坏了,多了少了,都没有区别。它们都是束缚我的工具,换多少个说法,都是一样。它们始终在麻木我的神经,让我全然忘却最开始真实的自己,以及最开始读书的目的。
《太傻天书》将我拉回了现实,并告诉我,回归当下,在这一刻,做真实的自己。
是了,读书并不是为了谁而读,也不是为了追求数量,只单单因为想读。与他人比较没有意义,对书本难易的分离思想也没有意义,强迫自己必须读完也没有意义。
顺应心意,不要过多的预设,想读就读,喜欢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读到喜欢的书就继续读,看到喜欢的内容就去落地实践。中途不想读了,那就不读。读得快与慢,多与少,始终都没有把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重要。
改变生活才是读书的意义。
读书若像流水一样自然,读书也就没有了痛苦。
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