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孩子将要进入初中的时候,身边的过来人纷纷传授经验、包括学校和机构的老师,都表示青春期的孩子难搞的啊。
甚至学校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说:“家长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要不抛弃、不放弃,要忍“。
我那时想不起来自己在这个阶段是怎样的,就侧面跟我妈打听了下,妈妈回答说“那个时候谁有空管你们什么期啊,忙都忙不过来的。”
看来不可能从我自己身上总结经验了。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第一步咱先搞清楚这个青春期到底是个什么鬼?
我问了度娘,查看了很多文章后总结了五个关键词: 过渡;发展;变化;反抗;负重。
过渡:就是青春期的定义;这是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一个阶段,是迈向成年的必经之路。
发展和变化放在一起: 前面需加个形容词“ 快速”, 快速发展和变化的阶段。
孩子的表现时好时坏, 俗话说的好,“三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是青春期最典型的特征。反抗和负重也与之密切相关。
我们讲身心健康发育,可以拆解为身体、大脑、情感的生长和发育。
在那些大人看起来的叛逆和情绪背后其实有5大因素:
1.因为大脑皮层快速发育但没有发育成熟,不能做出理性的思考;
2.因为身体快速发育,体内激素分泌不平衡, 情绪波动较大;
3.这个阶段需要应付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任务,睡眠不足,压力自然不用说。 校内竞争,家长焦虑,家庭矛盾的焦点都来源于此。
4.来自同伴关系的烦恼;青春期孩子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完成自我认同;
5.有的孩子情窦初开,渴望与异性交往,开始在意自己的外型,也会带来许多烦恼。
对青少年来说,以上这些都是“成长的烦恼”,都给他们造成很大的挑战。有时他们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
大家都知道,青春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反抗,但孩子在这个时候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正确的引导。
如果亲子关系不佳,父母又没有施予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行为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书的作者是澳大利亚心理学家Michael Hawton。
《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系列分1和2两部,1是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主要面对幼儿及小学阶段的孩子行为问题;
2 是青春期行为问题管理手册,也就是今天我分享的这本。
本书由新东方的俞敏洪亲自作序, 俞总在序言中提到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直接影响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
他把问题家长分为两类“ 吼叫型”和“讨好型”。
吼叫型家长,对待青春期孩子的行为问题常常以暴怒下吼叫收场,更甚者会大打出手。
而讨好型家长呢,秉承尊重和信任孩子,在孩子行为问题的管理上过于柔软,缺乏正确的引导。
我觉得俞总归纳的还不全,缺一种,就是“吼叫和讨好间来回切换“的家长,比如之前的我。
那么问题又来了,咱这样的还能治吗?
Michael Hawton大夫说可以,然后开出两剂良方!
第一剂,是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分类管理。
他建议分三类:
1.烦人却不严重的行为:比如房间凌乱、不叠被子、对人轻微粗鲁、对衣服的选择、坚持自己的审美等等。
2.值得鼓励的行为: 经常做家务;对人友善、愿意主动帮忙;房间保持整洁;告知自己的去向等等;
3.无法接受的行为:比如违法、不道德的行为;对人极度粗鲁;咒骂别人;有伤害性的行为;不可接受的冒险等等。
作者提出需要特别关注,并立即采取措施或应对方案的显然是这些无法接受的行为。必须及时干涉并制止,要明确告知孩子这类行为是不能接受的,是红线,没有商量的余地。
那些值得鼓励的行为,是你希望孩子能做更多的地方,所以通过多鼓励来正面强化他们的积极性,多做多鼓励。
而烦人却不严重的行为呢,就像“小鱼小虾” 可以选择性忽略,不干预、不讽刺、不给脸色看、不摇头叹气,或者仅仅点到为止。这样不会伤害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家长选择性的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抓大放小,掷地有声,而不是无论事情大小,从早到晚叨叨叨叨叨叨,做恶人,讨人嫌。
我总结一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类:
一是烦人却不严重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点到为止;
二是值得鼓励的行为,当面表扬和鼓励。
三是无法接受的行为,也就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或有危害、不安全的行为,坚决制止并纠正。
这么做的好处是,教会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帮助孩子建立行为规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另外一剂是沟通大法。
众所周知,跟青春期孩子的沟通交流最容易产生分歧,因为11—18岁的青少年的大脑还是个“半成品”,没有发育成熟,他们常常会误解你的意思引起很大的情绪反应。
再说了,我们人类有七情六欲,有情绪是正常的,问题并不在于情绪,而在于情绪如何表达。
Michael大夫开出的方子是PASTA对话法。
P-A-S-T-A
P:Prepare准备: 也称为“剧本。就是列出你计划与孩子对话的内容以及可能会面对的情况。比如你可能会被孩子激怒,也可能孩子会伤心哭泣,针对这些情况做好预案,防止自己情绪失控或者出现谈不下去的情况。
A:Appointment 安排:与孩子事先约定一个可以谈话的时间和地点。充分考虑自己的时间,因为与青少年约好后,除非不得不处理的情况,就不能变更。言而有信是一,尊重是其二。
S:Say说:主要说重点,把青少年当作平等的成人来对待,奔着解决问题的目的。 父母不要胡子辫子一把抓,企图解决所有问题;不要倒苦水、演苦情戏,更不能变成数落大会,翻旧账。 而是先说一些积极的话,肯定他在哪里有好的表现’;再客观地提出问题的所在以及危害;最后提出你期待的改变;
T:Tame the Tiger 英文字面意思驯服老虎, 本书的译者翻译成“解决难题”,最有挑战性的一环节。当面对强烈抵触、愤怒、不配合时,我们要耐心的倾听,理智的陈述事实,并用共情的语气承认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这里父母共情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A: Agree: 达成一致,对接下来的改变达成一致意见;父母也要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理解孩子。有时在我们看来是幼稚行不通的方案,可以给建议,如果孩子不接受,也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总结一下:
第一步,准备一个剧本;
第二步,提前与孩子约定一个时间和地点;
第三步,说出重点 (先说积极的话,再说出问题的所在,最后说出你希望的改变)。
第四步,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一步,当孩子反抗不配合的时候,你需要借用“ 解决难题”的方式 (倾听;只陈述事实;共情 把孩子拉回谈话的内容来)
最后一步,双方对接下来的改变达成一致。
采用PASTA对话法,家长和孩子都有备而来,关注重点问题, 在与孩子交流时,父母需要用共情的方法,并管理好情绪,使沟通顺畅有效。
通过PASTA对话,孩子可以学习到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争执、吼叫、父母权威等等不正确的方法,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情绪自控力。
“我不同意你的想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怎么样,Michael大夫给的两剂秘方都听懂了吗?
第一剂,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行为,形成行为自控力;
第二剂, 用对话和协商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情绪,锻炼孩子的情绪自控力。
以上,亲测管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