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生活”是什么? “沉浸式”生活是:用心生活,活在当下。
用心留意生活的美好,专注于当下。
“沉浸式生活”,最大的要点在于留心感受“附近”。
“附近”,如何理解?
人类学家项飙说过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说:“现在社会有一个趋势,就是‘附近’的消失。”
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要么为未来焦虑,要么为别人操心,要么跟自己过不去,所以才会感到焦虑和患得患失。而我们翻开任意一本讲述深度休息和高效工作的书,看见的概念都是这几个“常驻选手”:“心流”、正念、冥想、运动。
“沉浸式生活”需要强大的洞见、疗愈的潜力。
人在痛苦的时候,思考未来是可怕的,回想过去是痛苦的。当我们用心去留意当下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感受,我们会发现每个瞬间都不失美好,它们是更高力量带给我们的能量和启示。
诗人乔治·梅瑞迪斯说过,对每一个人最坏的评价莫过于“并没有留意”。
当你留意到:一缕清风、一股花香、一眼风景……便是活在当下,活在“附近”,活在“沉浸式生活”的体现。
路人聊天的只言片语,行人的穿搭动作,鸟虫的姿态,阳光的温度,天空的色调,城市的秩序……留意真实的“附近”,对驱散我们的“脑雾”和“心雾”特别有效。
美国小说家茱莉娅·卡梅伦讲述过的关于她外祖母的故事。她的外祖母生前喜欢写信给她,信的开头通常是:“迎春花开,今早我第一次看到知更鸟……这么热的天,那些玫瑰还开得很旺盛……我养的那些蟹爪兰快开花了……”对于她来说,外祖母的生活总是历历在目,像一部家庭录像。“老伴儿咳嗽得更厉害了……新养的狗喜欢趴在我的蟹爪兰花坛上睡觉……你能想象的出来吗?”
外祖母的信,为大自然的每一轮四季以及外祖母生命的悄然变化做了丰富多彩的注脚。
当你关注当下,你会看见,月光下小狗一抖一抖的毛茸茸的小耳朵,趴着的眨巴着圆眼睛的正歪头瞅着你的以及喜欢蹭你的猫咪,随着呼吸鼻子一耸一耸的毛茸茸的兔子,绝美静谧的夜空中洒落着星星,蓝天白云的天空,狂风暴雨伴随着雷鸣的雨天……你会观察到,云️是有各种奇特的形状,树干上的各种纹路,树叶、花朵,是那么的好看……两个蜣螂(俗称:屎壳郎)趴在一起,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你会以为你摸到了一只蚱蝉(俗称:知了猴);几根狗尾巴草能编成一只兔耳朵或兔子;你会陶醉于书籍、音乐与乐器中……
这些细节,平凡、简单、浪漫、美好,都隐匿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需要你拥有善于发现美的一双眼睛与一颗心,同时,也说明了心态好的重要性。
船夫在日复一日的摆渡中,“向这条河学到一切”。“对河流来说只有当下,没有过往的阴影,也没有未来的面纱”。
生命的品质与制造喜悦的能力成正比,而这个能力正是通过“沉浸式生活”来获得的。开始时,它也许只能治愈具体情况引发的具体痛苦;最能终能治愈的,肯定是埋葬于心底的痛苦。
当你真正的活在“沉浸式”生活中,在死亡面前,你想到的或许 不是工作,不是忙碌,不是未完成的一切,而是平静的想着或回忆着这些简单而美好的细节。
请安好你的心,从容生活。
人生不过是路过与体验,没什么不可放下。
在我看来,
¹人,生来一无所有,去时,如若没有老年痴呆或失忆,便除了知识,什么都带不走。
²研究什么,都不如,研究人性与赚钱;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你自己的大脑🧠;同样,亲情、友情、爱情,研究感情或其他,都没有研究 人性与赚钱来的靠谱。
³无论,爱,怨与恨,不是所有人都配住在你那小小的心房。放过与原谅 你自己以及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但,≠原谅伤害过你的人,哪怕至亲。
⁴不要高估情之一字(亲情,友情,爱情),不要高估人,不要低估人性。 有些所谓的“家人”与“家”,不是避风港,而是逼疯港与地狱。都说在利益面前,不要高估任何人,可,有些,并不涉及利益方面,但涉及病态心理与肮脏灵魂。有些人就以欺负与欺辱人,以欺软怕硬,以窝里横,以偷鸡摸狗 为乐,虚伪算计榨干着 你 曾经、现在、未来的价值,家暴,语言欺辱与欺凌,双标,“一切都是为你好,一切都是因为你”,熟悉吗?靠着将你打压的一文不值、毫无优点,来彰显他们有多“不平凡、优秀”,以此来平衡他们的内心……想必,有许多人都听过张碧晨的《笼》这一首歌,“亲近”的人,更了解你,更容易以多种方式威逼着与你进行不平等的价值交换。
请,你,与原生家庭和解,与自己和解,他们不配住在你的心房。
⁵人活着的意义,不就是,不断的发现、寻找、探寻、拯救自己,不断地反复地将自己亲手摧毁并重塑,将曾经与现在的自己杀死,向未来的自己借力,要为自己而活吗?
⁶请你,将自己重养一遍。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这般做的你。爱自己这件事,希望你能拿满分。
⁷请,发现与反思,有多少人,将一切错误行为归咎于:不成熟、大男子主义与大女子主义、人性使然……
绝大多数人啊,总是在没有经历过以及不懂的情况下,自以为是地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如若你们很懂,还需要专业医生️、专家、研究🧐者、医疗器械干嘛?请你,给我一个合理的我信得过解释。也不要拿你们的抑郁情绪来说你们也有抑郁症,说此话者,祝你们真正患上精神疾病。别怪我,是你们自己主动自愿说的,我没撬开你们的嘴逼你们说。抑郁症患者又没伤害过你们,你们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其评头论足。
有些某些认知方面比我高的人,又或善于高考填报志愿规划的人……我敬你们一丈,但“术业有专攻;你们也非全能的人与圣贤;你们更不是抑郁症患者或相关领域的医生️️、专业人士、专家、研究🧐人士”,甭在这点上自以为是地对精神患者给予评价。
请让他们当一个心静的抑郁症患者。你们就算不配合,也别添堵,谢谢。
抑郁症最明显的特点是,躯体化症状。
为(忧)郁症、抑郁症、躯体化症状者、双向、精分者……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