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与点评——词句赏析
1.走到卖肉案桌边去,他想买肉,人家却照例不愿接钱。屠户若不接钱,他却宁可到另外一家去,决不想沾那点便宜。
赏析:通过对屠户和老船夫的描写,体现了屠户对老船夫的感激之情以及老船夫的质朴,体现了边城居民的朴实无华。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大地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话泼,处处平缺如一只小兽物。
赏析:外貌描写,通过对翠翠进行的外貌描写,体现了翠翠的单纯美好,与她的爱情悲剧形成对比。
3.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赏析:环境描写体现了边城景色的淳朴美丽,为居民的质朴善良铺垫。
4.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
赏析:翠翠在梦中对自己朦胧的爱情有了明确,虽然二老只为她唱过一次歌,但是这一次却带给了翠翠最甜蜜的感受。
5.这小城里虽那么安静和平但地方既为川东商业交易接头处,因此城外小小河街,情形却不同了一点。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了这条河街。还有卖船上用的檀木活车、竹缆与罐锅铺子,介绍水手职业吃码头饭的人家。小饭店门前长案上,常有煎得焦黄的鲤鱼豆腐,身上装饰了红辣椒丝,卧在浅口钵头里,钵旁大竹筒中插着大把红筷子,不拘谁个愿意花点钱。
赏析:描写了小城外的繁华,与小城内的清静形成对比。但是繁华的城外也可以看出民风的质朴,人民的生活自然美好。
6.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赏析:环境描写,体现了边城自然环境的优越性。这么好的自然景色养育出的人们自然是纯洁质朴的。
二、思考与领悟——浅谈边城之“美”
1.自然美
作家施蛰存曾说:“沈从文出生于苗排杂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热爱.” 《 边城 》 则描绘了一幅沈先生理想中的美丽湘西风俗画。茶塌,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边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下,溪边小船收渡,犹如一幅泼墨的山水而。不禁让人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邀西风瘦马.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不加浓涂艳抹。
《边城》的山水之界,借给人的是中国山水面的美感,体现了湘西的“自然美“让人退想和神往。
2.人情美
《边城》就正是沈从文“人性美”的典范。在边城中,沈从文构筑了一个善与美的理想世界。表现了作者“人与自然契合”这一人生理想。文章通过抒写男女之间的爱情,祖孙,兄弟之间的亲情,乡邻之间的和睦之情米表现湘西乡村世界中的人情人性美。
(1)祖孙情
老船夫与翠翠是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而边城》中的人性关首先就通过祖孙俩表现了出来。相隔着中间一代人,祖孙俩组成的家庭是残破的,所以在悠长的岁月中,祖孙一人不仅生活上相依为命,也在感情上互相寄托,这老少在相互感情的寄托中,老的渐渐衰名,小的慢慢长大,彼此不能分离的实情关系使人感动。
(2)兄弟情
天保和送两兄弟是十分优秀的男孩子,老大个性豪爽、嫌慨,老二不爱钱财、家势,两人都爱上了风里米雨里闯,能劳动又美丽的撑船女。当天保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决定唱歌“决斗”, 两人凭命运来决定自己的幸福,这种办法又公平,又不伤害手足之情。
(3)邻里情
这种处处洋溢着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笑,同样体现在边城人民的身上。边城的人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她们保持着省日宁静和谐的生活方式和淳朴勤俭的古朴民风。本真、美丽、虔诚一边城 人民就是人性关的代表。
(4)爱情
边城讲述的就是爱情悲剧。傩送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却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
3.和谐美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图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面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只小船上, 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颜色搭配和谐美好,虽不华丽,但那份素雅,实在是当今的都市生活中所没有的。
4.淳朴美
湘西的风俗风情是优美精致而绮丽的,沈先生自己也说:“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 就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以及它表现出的纯朴乡风。
作者通过春水上涨时进出城搭梯、方便过渡人吸烟和喝茶、妓女生活等场景,描述出茶峒人悠然自得的生活形式,体现了当地人的风俗纯朴。
小说让我们看到了湘西边地的一一幅幅风俗图,所谓一方水上养一方人,湘西的子民大多保留了原有的世俗民情。
三、拓展与延伸
1.主题思想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崇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2.艺术特色
《边城》采用了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特有风土民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意志、愿望和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描绘。或展开人物的美好心灵,或揭露人物的丑恶灵魂,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其方法多种多样:或通过对话、独白、行动、姿态、面部表情等直接剖析;或采用幻想、梦境间接揭示;或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映等侧面烘托。本文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人物的幻想、梦境来披露人物心理。翠翠离奇的"胡思乱想",让人感到渐渐有了自己心理的少女的孤单寂寞,以及爱情的幼芽时心灵的躁动;翠翠"顶美顶甜"的梦境,展示出对朦胧爱情的甜蜜感受和潜意识里对爱情的向往。二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形成强烈的暗示,诱使读者从人物的语言、神态上去体味人物的内心奥秘。翠翠"带着娇,有点儿埋怨"地一再央求爷爷丢下渡船上的活回到她身边,让人感受到翠翠对爷爷的无比依恋之情。听着爷爷唱的"那晚上听来的歌","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则让人感受到情窦初开的翠翠对甜美爱情的神往。
二是诗画般的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而且为我们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在作者笔下,啼声婉转的黄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奇景如画,美不胜收。这些又都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展开。或是以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反衬翠翠爱情萌动的内心的躁动、落寞和薄薄的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重奏,烘托翠翠对傩送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爱情的纯洁和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