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自德
附近有美景,何必行远处。
国庆长假,原本是想去外地看看的,读了易学好友震乾的文章后,便萌发了在周边寻找旅游目的地的想法。“牛栏江”,便在脑海里首先闪现出来,这可是一个多年想去而又未去成的地方。对牛栏江的印象,在2003年参加毕节报社和威宁报社联合组织的“徒步可渡河”行动时,就有所耳闻。那时,另一对采编人员去了牛栏江,我们则去了可渡河,便和机遇擦肩而过。最近想去牛栏江,是看到“文学贵州”公众号上一篇关于牛栏江的文章,让我有了一定去看看的冲动。为此,呼朋唤友,并多方打听了去牛栏江的路线,终于在国庆假期得以成行。
牛栏江的美,在于她的原汁原味,在于她不加修饰天然本色,在于她远离城市的喧闹,在于她躺在大山深处仿如一位含羞的美女。
整个牛栏江流域,从云南一路走来,蜿蜒盘旋数百公里自南向北流入金沙江,而位于威宁县与会泽县接壤的斗古镇中关村一带,其地形地貌又与众不同。据当地的老百姓介绍,这也正是每年都会有许多文人骚客前来这里收集创作素材的原因。
从高处眺望,连绵起伏的群山深处,一条宽深的河谷蜿蜒曲折,将云南与贵州分隔开来,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峡谷风光。在河的两岸,一条条山脉纵情往山下奔跑着,到了江边嘎然而止,虎视眈眈。裸露的岩头镶嵌着红色的石块,一排排造型各异矗立雄距在江边。千百年来,她们以非常友好的方式共同守护着牛栏江的一草一木。牛栏江也以她独特的方式,成了两省毗邻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没去牛栏江之前,我们是想以探秘的方式去看上几天的,无奈时间不允许,只是以匆匆的脚步走向一个又一个山头,从不同的角度见证牛栏江的雄奇和险俊,未能深入江底考察和体验,多少留下了一些遗憾。也许这也如人生,有所缺憾,才是最真实的美,才会有今后再去探险的冲动和意愿。不过,仅是这些粗浅的了解,也足以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色彩斑斓和精雕细酌,足以被这些原生态景观所体现出的智慧和力量震憾。
由于是枯水季节,牛栏江的气势稍微逊色,但这丝毫不影响牛栏江毫无怨言的流淌。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精气神,如久居牛栏江边生活的老百姓,多年来养成一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心态,在自已的一亩三分地里,默默耕耘,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享受着独有的宁静和幸福。近年来,虽有许多老百姓已搬往县城居住,但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念念不忘自已的老窝,常常回到故土找寻从前的记忆。不忘喝上一口清甜的江水,不忘吃上一顿美味的白条鱼,不忘站在山的这头向峡谷对岸大声呐喊,听自已的声音在山谷久久回响并露出满足的憨笑。
从中关村上来,找到一位老乡家填饱肚子,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全身又恢复了气力,于是又从半山腰走向另一个山头。刚进村口,便遇一位从毕节远道而来网名叫木子的摄影爱好者,她是想去拍取牛栏江大回湾处的美景,因树林太大迷路而被迫返回的,打听我们的意图后,和我们一道结伴前往江边。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大家都有些打退堂鼓,在我的一再鼓励下,又鼓起勇气继续前行。不是吗,生活里很多事贵在坚持,既然认定了,选择了,哪怕刮风下雨,哪怕坎坎坷坷,也要坚定的走下去。机会难得,就是淋湿全身,也要一暏牛栏江的风采,我猜想,雨中观赏牛栏江大峡谷风光一定别有一翻情趣。
人的一生,哪有一马平川的道路,哪有一帆风顺的生活,有些人,有些事,当你多年以后回头再忆,恰恰是这些苦难的经历,最经得起时间的打磨,最能在记忆的长河留下深深的烙印。郁郁葱葱的松树林里,依稀可分辨出一条游人走过的小路,说实话,真的一不小心便会迷失在树林里,但只要锁定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即便没有路,也可走出一条来。不时有青色的石块露出地面,隐藏在青黄的草丛里,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点缀着有些单调的时空。裤子已被露水完全打湿,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前行的意志。路越来越险,我知道,目标已越来越近。穿过树林,隐约可见到对面青赤相间的岩石山头,也仿佛听到了牛栏江奔跑的脚步声。这时的我们,反而放缓了脚步,留恋起在草丛里徒步的快乐。
光线渐渐亮了起来,我们已经走出了这片树林,小心翼翼的走到山涯边。顺着笔直的悬崖往下看,一条奔腾的江河婉如一条玉带,拥抱着,亲吻着,诉说着,欢快的向远方流去,消逝在朦朦胧胧的视线里。队友们兴奋得站在崖边,卖弄着不同的姿势,相互拍下最美的时刻。看得出,大家都顾不上旅途的劳困,都有些依依不舍,都想多看一眼大峡谷壮丽的风光,都想探秘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雕刻。是什么,让牛栏江这么洒脱,这么任性,这么楚楚动人。可惜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不得不沿路返回。我和新认识的木子也互相加了微信,请她回毕节后,一定传几张精美的图片给我,好为我的作品做一点修饰。
这个长假,我没有去远方。从牛栏江畔一路走来,却感觉过得很充实。有机会,我还会亲自下到江底走一趟,不让旅途留下遗憾,也好真正领略并揭开牛栏江的神秘的面纱。
牛栏江之行,虽然时间短暂,却让我下定决心将人生的一些烦恼,困惑和杂念抛弃,重新鼓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这,不也是牛栏江之行的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