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意: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这句颇有意思,孔子先回答了孝就是不违背礼。然而又有未尽之意,害怕人误解了他的不违是一味地顺从,故而又有了后面答复弟子樊迟的解释,突出以孝为本,以礼为节的思想,太过不及都是不恰当的。
主要是针对这时间的鲁国的礼乐的逾矩,超过了一定的规格。孔子特意指出,这种葬礼的不合常规,就是一种不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意:
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能体会到)父母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的心情,并且能以这样的心情去对待父母)。”
父母之于孩子,爱之深,忧之切,常常担心孩子或饮食不当或受天气影响各种原因致身体发肤受损。孟武伯生于富贵之家,那样的家庭可能更担心孩子身体有疾。
所以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洁身自好,没有那么多麻烦事让父母担心。孝敬父母要体谅他们的心情,努力让自己过得平安顺遂,这样父母也就安心了。不让父母担心,就是孝顺的一种表现。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意: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今许多人认为的孝呀,就是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其实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恭敬孝顺,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对父母的孝顺要发于内心,而不是仅仅出于义务的以物质来赡养,物质上要满足,精神上也要满足,尊重他们的想法,有一分敬意在心间,不随便与父母赌气,对新事物的出现能合理地解释而不是抱怨。不在父母身边时多打打电话多聊聊天,也足以慰老人的那点情感上的需求。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意: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侍奉父母时,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可口的饭菜,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孝敬父母最应该表现在态度上,记得前几年有位同事同他母亲通话,全程都是斥责的语气,他一放下电话,就遭到我们的围攻。其实细想想,我们在家里,虽然说话不是这种训斥,很多时间对父母的啰嗦言语也经常会不耐烦。
孔子教育我们要有由内而外的爱与尊敬,不是给了钱让他们有吃有喝就行,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与思想,耐心听他们的话,对了赞同,不对了也不激烈反对,平缓地讲自己的观点。色难,就想想父母小时候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想想他们的耐心与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护,还不能换来我们的和颜悦色吗?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总结起来,这四孝就是:
生前逝后祭礼时都遵守礼仪,不过简不逾矩;不让父母操心;对父母有敬爱这心;对父母能始终保持和颜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