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是不通过话语,而是通过表情、动作、眼神、姿态等传递信息,有时比语言沟通更能传达出我们的真实想法,有更好的沟通效果。
有人说女人一天要说20000个字 ,尤其是做了妈妈的女人,儿子曾说我:“妈妈你现在怎么就知道唠叨”。曾经我也是一个话很少的人,在朋友同事面前我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有孩子后话多了好几倍。唠叨的原因有时是负性情绪的宣泄,有时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导致的恐惧。唠叨只是暂时缓解了自己的情绪,并没有起到沟通的效果。有时还适得其反。因为大脑对语言信息的接受度有它的上限,过多会产生厌倦和排斥。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反应了我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和“度”的把握;没有换位思考。”
我们看古文时可以发现古代人惜字如金,一个字有时可以表达很多意思,给人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我们看两个小孩一起玩,没有很多的语言交流也能玩的很好,还有一些名人通过书信和孩子交流,可能“纸比人更有耐性”。
昨晚听了一篇文章,文章中儿子对妈妈说的话让人感动:“妈妈,虽然我不是天底下最好的儿子,但你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妈妈,你知道吗?每当我难过得走不下去时,我就会想起你,想你的怀抱和容颜,你的淡定和平和,然后觉得要坚持下去,要继续努力”
很多时候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拥抱更能传递我们的感情,胜过千言万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