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乡愁又励志的扁豆酱
在海南岛的食品中,扁豆酱是一种廉价的食品,但没有一种食品如扁豆酱这样,既能寄托乡愁,又能给人一种励志向上的效果。海南西南部沿海一带的人们更能体会到扁豆酱蕴含着的多种意味。
从食品的功能来说,扁豆酱是物质贫乏时代的美味佳肴,直到今天,扁豆酱煮鱼一直是海南西南部的一道好菜。对于当地的许多成年人来说,扁豆酱是童年的记忆,童年时的这道菜从来没有忘掉过。童年的饮食往往决定一个人一辈子的口味,扁豆酱是蕴藏在味蕾中的一绪乡愁。当地不少外出的人们,带走家乡的食品时,往往是一团扁豆酱。而扁豆酱的吃法,不是一次就吃完,而每天刮下一点一点,用来蒸鱼蒸肉。在这种味道中,必将引起对故乡、对童年的一种想念,这是一种因食物而体验到的刻骨铭心乡愁,只有吃着扁豆酱长大的人才会涌现出这样独特的情感。
当然,扁豆酱不仅仅是寄托乡愁那么简单,它还能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受古崖州文化的影响,海南西南部黄流一带读书风气浓厚,追求知书达理。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一直是当地的风气。在食品贫乏的年代,扁豆酱往往是伴随贫穷孩子苦读的食品,扁豆酱营养丰富,能补充着苦读孩子身体上的营养,在精神上,又能鼓励着孩子们刻苦攻读。这种鼓励与扁豆酱被称为“识字酱”的故事有关。
这个“识字酱”的故事在海南西南部沿海一带是家喻户晓的。传说古时乐东黄流的一个村庄里,有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家中一日三餐,都是稀粥和扁豆酱。吃腻扁豆酱的孩子不喜欢吃饭,母亲担心孩子饿肚子无法专心读书,但家里又贫穷,无法买更多的食品给孩子充饥。为了激励孩子刻苦攻读,母亲看着如墨水一样黑的扁豆酱对孩子说,吃了扁豆酱,肚中就有墨,就会认得更多字。这孩子果真相信,不再挑食,大碗大碗的用扁豆酱伴饭。 后来在科举考试中,这孩子考取了拔贡。村里有人问孩子母亲,是用什么养孩子的,让孩子如此识字聪明,孩子母亲笑着说是用扁豆酱。扁豆酱因而被称为“识字酱”,当然,这个故事也就这样传开了。
从“识字酱”的故事中,可看到当地人勤耕苦读的优秀品质,可以说,扁豆酱不仅是一种食品这样简单,而是被赋上了文化的意义。扁豆酱被称为“识字酱”的故事,完全有理由成为励志的文化典故,这样的典故不亚于当下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
如今,在海南西南部沿海一带,还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扁豆酱作坊,在物质生活丰富、食品繁多的当今,这种手工食品一直保持到现在,是一种难得的坚持,也一种精工细活工匠精神的体现。在食品繁多的今天,扁豆酱仍有一定的市场销量, 由此可见,这一具有特点的地域性食品,期待有人进行开发,按照市场方式进行商标注册包装,打造品牌,从而进一步推广当地美食文化,这是对扁豆酱推广和传承的很好方式。在推广扁豆酱这种食品时,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如扁豆酱被称为“识字酱”的故事,以及当地人勤耕苦读的民风民情,扁豆酱必将成为具有文化意味的食品、深受欢迎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