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网唯一]间隔年旅行攻略>系列
【第5篇】
摄(zhuang)影(bi)技巧……
被催了好多次了……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方法
一秒钟拯救游客照
想学吗?
出来旅行,本来打算是:
“随手”拍两张。
发朋友圈骗骗赞就行了。
结果引来一堆好奇宝宝,
都来问我:
“老铁,谁给你拍的啊?”
我淡淡地说:
“自己拍的啊~”
结果纷纷diss我:
“你当我三岁啊?”“我都四岁了!”
“快说!不然咱们红色感叹号见”
“拉倒吧你,这角度,你八只手呢!”
“……我想静静”
“什么?静静是谁?她给你拍的?!”
“……”
【独白篇】
好了,我不理他们了。
说正事儿。
出门在外,
连照片都没有一张,谁证明你到此一游?
照片里面连自己都没有,谁知道你是不是去百度扒的照片?
背景全是大妈,莫非你也跟了¥99的“夕阳红”旅行团?
一个人旅行是贼苦的,
有谁会成天没事儿?
陪我一起漂泊“138天,21个省,11700公里”……
得了得了,
自己吹的牛逼,
含着泪也要……
【装备篇】
我并没有带什么牛逼的装备。
“佳能5D在手,说走就走”?
天真。
太依赖装备,注定不会有成长。
▲这是我装备的“全家福”
作为一个“圈红”,我出门不仅要带摄影装备,还要带凹造型的配饰。这是我的原则。
这些东西依次为:
奶茶杯,帆布袋,墨镜,手表,复古眼镜,广角镜头,拍照机,渔夫帽,头带,自拍支架,三脚架,衣服,折叠背包,收纳袋。
▲拍照手机
网上随便买的一个备用机,几百块,拍照专用。
1200w像素,足矣。
新机电池很耐用,能够持续使用8小时以上
刚开始的时候买了16G,后面才知道自己错了。
完全不够用,基本上每天都要清理照片,非常占用时间,好在后面配了一个16G的扩展卡。(by[问雨说间隔年旅行])
▲便携三脚架
可伸缩、可折叠、可手持。
收缩起来大概50cm,最长可伸展到2.1m,靠谱;360°全方位无死角。
这个很轻,大概也就一公斤吧,而且能放入背包,很多安检场所也可以直接过,美滋滋。
▲拍照支架
同样非常便携,收起来只有20厘米。
自带蓝牙可以远程快门。(10m范围)
稍微贵一点的支架还自带补光灯,网红必备直播神器。
经过我的大量实验事实证明,蓝牙信号是受磁场影响的。
所以蓝牙,也不是特别好用。经常一个场景我要跑很多次,就因为,蓝牙断开连接了。
▲广角镜头
由于广角镜头还是挺贵的,我真的是纠结了很久,直到南京才下狠手。
实在是因为之前拍得非常不爽,手机自带的镜头都太窄了,很多景物拍不完整。
偷偷告诉你,广角镜头自带纵深BUFF,分分钟拍出大长腿~~(by[问雨说间隔年旅行])
好了,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装备了。
看完之后你可能觉得我挺作的,没错,我也这样觉得。
138天,每天背着这么大个包,平均徒步10公里/日,可想而知……
(听起来我好像在传授旅行减肥秘诀?)
功夫不负有心人,好在,还是有几张像样的作品。
【秘笈篇】
入门难度
避开人潮,摆脱游客照
中山桥应该是我进入自拍生涯的第1张吧。
到每个地方的著名建筑来打卡,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但是自拍角度+背景全是游客,已经看得非常厌烦了。
要避开整个人潮,独揽整个景物,怎么做?
秘诀就是,早上6点到这里。
没有办法,中国哪哪人都多,要想不拍背景全是人的游客照,就只有赶个大早,跟大妈们和时间赛跑。
初级难度
场景为王,灵光乍现
“到此一游”的最佳演绎方式是什么??
下面这张图是外国版本的到此一游。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是个不错的选择,东方莫斯科不是浪得虚名的,满大街的复古俄式建筑(本来这里歪果仁也多)。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把自己拍进这个异国风味的建筑里?
答案是:灵感。
9月份,哈尔滨的早上太阳4:00就出来了,本来想拍个跑步,可以把整条大街都拍进去,但是6:00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人满为患了(注意图中的车辆)。
没错,东北人不仅戴大金链子,而且起得也很早……
于是我带着满嘴的郁闷,在这条全世界仅存最长的步行街游荡,阳光迎面扑来,非常柔和,就像妈妈的手。
走到这个路灯杆时,脑子里一下就闪过电影里的场景……
我把三脚架摆在路中央的时候,引得众人纷纷围观,这种情况真是令人又尴尬又紧张的。
中国的群众就喜欢围观吃瓜,没办法……
“没看拍电影呢!堵着干嘛??”我在心头怼了一句。
拍了赶紧溜,好在没有影响我发挥~
中级难度
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
摄影这东西有时候就跟写文章一样,需要灵感,但是更需要平日的积累。
如果拍出来就很平常,我宁愿不拍。所以每当我找好目的地,就会去找一些关于这个目的地相关的图片素材,看一看别人拍的,培养一下自己的审美,激发一下灵感。
找到的图片往往都是妹子,又很无奈。
对于女生来说,场景不太重要,只要穿得美美哒就好~
唉,还不是看脸……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
我到这个地方时,正好有个穿着……那啥小姐姐也在那儿,拿着一个卡片机、一个类似我的这种支架,显然。
“我帮你吧!”,我走上前主动“献媚”。
“嗯?”她很诧异地看了我一眼。
“助人为乐嘛~”我朝她甩了一个无法拒绝的微笑。
“哦?”她开始上下打量我,目光停留在了我手上的三脚架。
“好啊!……你也是来拍照的吧~”态度180°大转哟~
接过她的卡片机,就开始指挥着她拍……交谈里知道她是做主播的,原来是“网红”啊。(by[问雨说间隔年旅行])
等我用自己的手机拍的时候才发现,卧槽,她那个卡片机是广角啊,难怪我拍的那么顺手,这手机根本拍不出来我要的效果啊……
伤脑筋!
有人问你怎么不让他帮你拍,而是帮她拍啊?这位同学问得非常好。
见色起意?
我不过是想让她赶紧拍完走人,给我腾出位置来。
结果拍完之后,“哎呀,不好意思啊,我现在要去赶飞机呢……真是不好意思了哟……谢谢你啦,拍的不错哦……拜拜”,给世界留下一个背影。
有人问你自己不是广角吗?怎么不用?
这个问题也问得非常好。
手机外接的广角镜头是有畸变的,所以,对于这种几何形的场景,我是不太愿意用广角的。
本来想借那个妹子的卡片机,结果她……唉。
只有“三分拍,七分修”了。
高级难度
隔空按快门,减肥秘方
听闻河海大学是《致青春》的拍摄地——名声大噪的旋转楼梯,慕名而来。
万万没想到,却被看门大爷拦在了外面。
“老爷爷,我想进去看看楼梯”
“刷校园卡进呗”
“那啥……我是隔壁学校的”
“哦,原来你不是我们学校的……不行!”
“哎哟……大爷,通融一下吧,我就进去看看楼梯就走”
“楼梯有啥看的……这倒霉孩子”,一股东北味儿……
于是我使出了杀手锏——满脸堆笑!
“说了不行就不行……你走吧”
于是我悻悻地走了。
到大门口时,突然钻出一个女声,“哎,同学……”。
“我又不是这个学校的,怎么会有人认识我?应该不是叫我吧”,心情极度沮丧,头都不想抬一下。
“哎?你是不是想进去看旋转楼梯的?”她跑到我面前来,朝我挥挥手。
“嗯?……哦……嗯!!……所以,你有办法吧~”悲极生乐。
“……走吧,我带你进去。嘿嘿~”,她扬了扬手中的校园卡。
“对了……我不是你们学校的哦……”我怕身份暴露,连累她。
“哎哟,走吧……一个男生怎么婆婆妈妈的……我早就看出来了……”
原来,天使是真的存在的~~
回正题。本来想拍一个下图这样的——
但是思前想后,除非我有路飞那样的手臂……
伤脑筋!
整个楼梯是这种格局的——
所以,如果不是两个人配合根本拍不了。
这时你们会想,“嘿嘿,这下你承认是找路人甲拍得了吧!”
图样图森破~
让路人甲拍?
摄影师的尊严何在?
(这大楼压根没人!)
于是我围着楼梯转啊转,顺便找灵感。
灵光乍现~就有了下面这种操作,太骚了!
也不知道我当时怎么想的,30多米的高空,把手机凌空悬下来,一点都不担心它出事儿,里面还存着几个G的命根子……
所以这种操作就是:
拍照点在A处,而我的人所在的点是B处。
所以,我要先在A固定好拍照设备,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跑到B处!
在我跑了几个来回之后,卧槽,距离太远,超过蓝牙可控范围……
伤脑筋!
最后,用了定时拍照:这就是说,我得在10s倒计时之内,从 A跑到B。
我的妈!……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构图、人的位置、人的姿势……又跑了几十个来回……直接废了……
我安慰自己,这尼玛才是青春啊!
最后还是丢一张样图吧。
很气的是,回去之后发现拍得不满意:构图普通、面部表情僵滞……
结果第2天我屁颠屁颠地又去了……(by[问雨说间隔年旅行])
瞅瞅,什么叫仪式感?什么叫执念?
【习作篇】
等待绿灯,在斑马线跑来跑去(还好没交警……)
LOFT复式房间,俯拍最好,场景全都能包含进去。
喂了2包玉米,按了300次蓝牙快门,终成正果……
(对了,这个背景虚化是后期做的,很简单,以后教)
【真相篇】
别总是纠结自己没有好的设备、是理工男、没有艺术细胞……
小白如我,
开局一个人、一只机。
大概我启程之前跟你水平相当,
只不过多了些仪式感、带着点执念……
在半年时间中,我每天:
平均徒步10公里,
花6小时拍,
用半小时筛选,
1小时去图片社区培养审美,
最后2小时修图。
有图有真相,还有故事。
别人只能看到你风光的照片,
但不会翻过来看看背后浸渍的汗水。
总有人认为你的光鲜是天赋使然,
却难有人真正关心你蜕变的过程。
我的确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不是吗?
我是问雨
90后,不正经的斜杠青年,“间隔年文化”送奶工。
你能在各大平台找到我[问雨说间隔年旅行]
PS
下期预告:
《想摆脱游客照?我来教你一些独家构图方法》、《"三分照,七分修"——废图拯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