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变越好,大美新涂坊
----随笔 : 余干新农村建设侧记
有爱的温情,冰川将被熔化;有数百条汉子团结的力量,钢铁亦能被锻造;有数千条心专注于共同的目标,我们必将众志成城。
涂坊村--我们共同的家园,从过往不失淳朴却稍显焦躁与散漫的民风,逐渐锐变成具有鲜明的集体团结的精神风貌。
曾经的那些大人眼中不拘的我们,曾经的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我们,甚至曾经那些“爱使坏”的我们。
如今,都是成长为坚强而又不失温情的汉子与巾帼,我们关心留守儿童们的生活,关心下一代们的成长,关心村里的老人们的安康,更关心涂坊村的整体发展、荣耀以及可预见的美好未来!
2014年,剧变!
涂坊村实施田园化,平田地、兴水利,资源再分配……这是自1978年单干36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变!我们应该为此骄傲!
然而,剧变面前,人人心有不确定感。利益、不确定感、改变的痛苦、群羊效应交织在一起,干扰了一些人的眼界……幸得“田园化”最终初有成效,道路水利初具格局,现在年六七旬的老汉也能打理几十亩的水田,这在我们过去甚至如今的周边村乡难以想象。所有这些,得益于我们多数人心底里依然继承有涂坊老几辈们的不畏艰难、敢于担当、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的精神,如今再被重燃并支撑着我们涂坊,而且这种精神将持续深播、扎根!
同许多游子一样,近些年每次回到老家,我都要骑上摩托,感受一下涂坊田园那难以形容的美丽 : 纵横交错宽阔笔直的马路、大小高低错落有致的水渠、一望无际的绿禾或金黄低垂的稻穗。那辽阔自然的美感、那云淡风轻的恬静,微风吹起绵长的碧波绿浪,阳光金黄铺洒秋实的辉煌,仿如置身油画,可油画又岂能如此动感?随意驰骋的豪情、高声呼喊的舒畅,情不自禁,加速扑入绿浪深处,或静驻默语,或闭眼贪婪地深呼吸。偶尔遇上正劳作的老乡们也会闲语两句,问问他们的健康与生活,听听他们的由衷感悟,心甚喜悦……去年10.1,我不经意遇上轼刚的妈妈,这位善良的嫂子,种着数十亩田还养着五千多只鸭子,她的勤劳早已在周边传为佳话,她特意跑了好长一段路到池塘涉水摘菱角给我的儿子和侄儿们吃,深深地被她打动,她的善良、热情好客也将永远铭记于心。
每逢大型节假日,我的孩子们都会提前“要求”我带他们回家乡看看,然后骑上摩托来一场“家乡田园游”……或许,乡音乡愁从此在孩子们心中滋长,我想。
田园化的艰难与考验自是让人难以忘怀!然,感受变革所带来的好处,透过近年发达的网络媒体的信息流通,以及游子们在外打拼的同时不断与村中的互动,让涂坊村的每一位村民都已经和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我想说的是,涂坊的思辨能力、思变动力已然今非昔比!
2017年,打造软实力
涂坊“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启动,再一次拨动每一位村友的心弦。围绕如何建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广场的效用?何时建才更适宜村情经济基础与文化发展?建设资金那里来?而争论的焦点还是资金问题,因为购买土地和部分项目建设资金得我们自己拿!---目前,“三农”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根源还是农村经济和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表面上好像大家都有点钱,但实际上也是远不够支配,农民首要考虑的问题还是生存问题---面对如此尖锐的问题,怎么办?涂坊人并没有退缩!人们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在我的记忆里,涂坊这样一个偏远乡村,大规模的募集善款总共只有三次,而且还都是近期,而且还都是民间自动自发。前二次是在2016年为两位重病村友提供资助共近15万元,第三次就是此次正筹建中的“文化广场”募集资金,短短几天时间便自主迅速募捐善款近20万元。要知道15万、20万对于一个偏远乡村,并不是个小数目。
众所周知的原因,村中留守的小的小老的老,生活与身心均难以得到好的照应,而中青年无论留村务农的还是出外谋发展也因内外因素致身心健康受损严重者众。因而,无论是迎合本村居民的现实需求,还是顺势外界整体中国经济文化现状与发展大潮流,一个集体育休闲、图书资讯、农技交流、医疗健康关爱、村级政务的综合文化广场的建立,也是顺应时代需求与潮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大时代背景里,涂坊村友多务实,每一个人都是当局者,方式方法也有多样。网路时代,线上线下,每一人不一定都站得多高看得多远但心里都有他人,每一个人都敢言肯言、善感温暖、富有激情与诗意、可爱且富有感染力,以此种种无不预示着涂坊的美好明天!
不得不感慨:涂坊村的村友们真的越来越开明、有远见、有情怀、思想亦是越来越成熟了!
文化,是一点点沉淀下来的生活经历与智慧,她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发展和未来
仅管我们还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与不足,但通过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涂坊---
一个更高层次的再升级的田园新村,一个暨外形及文化内在双沉淀的文化新村,一个在政府领导支持、村友共力的现代交通新村,正由远而近……
沉淀乡村的恬淡
留存激情的温度
萦绕游子的乡愁
涂坊村,大美必至
余富志2017年10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