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打开电脑,系统跳出新闻页面即刻映入眼帘,上面赫然写着——“我国结婚率持续9年走低”。
诚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也有不同的挑战,上一辈听着《团结就是力量》长大,天然植入了服从、牺牲、成全的意识。于是,结了婚,有了孩子,夫妻俩也大都心存愿念,期待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而我们这一代,成长在物质生活越发丰富的新时代,我们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个性,要服从,要牺牲,要成全,可能先会问一句,“凭什么”?再下面一句就是,“我自己都养不活,还怎么养孩子”?
是啊,物价、房价、就业……一项又一项的压力此起彼伏,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按起了葫芦又起瓢。
但是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困扰,环境不同,文化不同,谁也不能说谁更辛苦,尽管都是认为自己更辛苦。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人不可能永远二十几岁。现代年轻人挂在嘴边的“社恐”“死宅”“不合群”跟中年后孑然一身的孤寂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二十几岁,我们觉得无效社交寡淡、无用,想要独处,标榜一种超脱,但是内心里又知道,只要自己想去呼朋引伴,想要融入他人,其实都是有处可去的。哪怕朋友再少,交流再贫乏,我们也是有人说话,有人关心,才有底气选择孤独。
可是主动选择孤独,和被动留守,心境却是天差地别。
人到中年,社交日益边缘化,真到休息日相约人出游,拿出手机才发现,朋友圈里带娃的带娃,加班的加班,真的四目相对,也是共同话题越来越少,生活交集越来越少,有时候联系反而成了一种打扰。真正能联系的,就只有家人。
那个时候,我们才能直观感受到,什么叫做渐行渐远。
那些年轻时幻想的吃喝玩乐,自由自在,策马奔腾,挚友相伴,都敌不过时间这个变量。
这种自认为会一直热爱某一种状态的心情,就像我们小时候集卡片,少年时玩游戏的样子是一样的,我们总是以为自己会坚持某一个想法,某一个念头,某一种习惯,但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选择。
人的心态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有时候年龄不到体会不到。如果我们因为一些“找不到靠谱的人”,“生活压力太大”这样,愿意去尝试就能解决,愿意去突破就会有办法的原因,主动选择画地为牢,那么,有一天朋友会疏远。父母会离去,当心灵再没了牵挂,那又如何与世界形成联系呢?
天地之间,仿佛只有自己一人,想蹦迪觉得吵,想喝酒肝不好,下班回家乌漆墨黑,冷锅冷灶,走在街上沾沾烟火气,也觉得众人的繁华,是一人的孤单。
我们总会老去,即使我们拒绝长大,也不能保证身边的人不长大。
写到这里,我不想评判婚育与否,孰优孰劣。我只想说,每一种选择,都有需要面对的困难,如果因为预判一些问题,就另寻他路,最终只会无路可走。
所以,不要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决定未来人生几十年的方向。未来的路这么长,谁又知道沿途的风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