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做鞋子是一种手艺。
——(英)高尔斯华绥1867/1933
1.
将近于30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听了一位同班同学讲,他们村子里面的人们都可以到村子的鞋厂里面去上班,每个月得到的工资,比我们读了书以后出去工作的工资还要高呢。
我听了她的话以后,感觉到很惊讶。
因为我小时候所有的读书目的,就是想着离开农村,将来在城市里有一个工作,那样就不用跟着妈妈在老家的旱地里干活,在那个一年到头缺水到处光秃秃都是旱地的乡村里整年不停地劳作。而等“苦读”了书以后,才碰到同班同学这样描述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人们不用读书,或者着上几年学读一点书就可以到工厂里面上班拿工资,不要被风吹雨淋太阳晒的工作就在人家村子里啊!
30年前,确实已经存在了这样的事实,那就是莆田涵江一带的村庄,各种外资过来建起了一个又一个非常大的国际名牌运动鞋加工厂,那种流水线式的生产制造鞋子的工厂里,并不是需要能够有做鞋子手艺的匠人,并不是需要能够知道鞋子故事的读书人,只是需要能够或坐着或站着在鞋子生产流水线上的廉价“机器人”。
莆田的很多村落里,都有着从诗经语言时代保留下来的各种手艺活,比如木雕,直到现在仍然是占据着中国工艺美术方面前沿排位,这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手工思维。
如果说,莆田的历史上有做鞋子工艺的流传故事,那其实也仅仅只是做给本地人穿的,满足本地人穿的本土手艺而矣。
莆田与鞋子的之间的血脉相连,不是手艺人的血脉相传,而应该是贫穷生活带来逼迫而己。
就像那句话所说: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为了脱贫的读书,带来了十年又十年之后的那些学而优则仕者的整体性塌方。莆田与鞋子之间的结合,源头就是一种非主动性的无奈选择。
那年,我的同学并没有选择去鞋厂上班,而是去上学,因为她的家庭经济条件让她有了主动的自我选择。
注:微信App的朋友圈每天都是鞋子图。
2.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不只是福建的莆田在办鞋厂做鞋子,福建的晋江也在办鞋厂做鞋子。显然,做鞋子跟当地做鞋子的历史似乎扯不上紧密的关系,也跟手艺扯不是直接关系。如果说这里面有什么原因的话,我们可以把这种原因引向深圳这个地方吧,那就是注入资本的开发后,产生了多维度的改变。
是的,是资本。
当我们学习的课堂上歌颂五千年文化传承,还在不断地诅咒批评资本主义可恶的时候,资本就那样看似悄悄却是明目张胆地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了。
当时资本似乎还与我们没有什么多大的关系,因为莆田做的鞋子不是给本地人穿的,但是专供出口的。资本是商业的血脉,莆田,晋田等地方做鞋子,让商业血脉的毛细血管延伸过来,慢慢激活了这里人们身上的人性。
商业是为人性服务的。而人性是趋向资本的。
做鞋子这件事,因为是资本逐利而来的,以致后面很自然地出现了断鞋买卖,次品鞋买卖,与互联网结合之后出现了仿鞋,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等等的事。
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让人敬畏的,那就是市场。市场是对的。
商业为人性服务,资本是商业的血液,市场给予商业空间维度上的概念。
3.
很多作家,教授,学者都说写作是一种手艺。这些作家,教授,学者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人听了之后,觉得他们说的话是正确的。
其实,不是这些所谓的作家,教授,学者们很厉害,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从而让听他们的人,相信了这句话。而是因为这句话其实是句老话,是落后生产力时代,传统民间里面流传下来的一句话,把能够熟练地掌握一些技能,然后能够让自己立身存活有一碗饭吃,在某个时空中生存下来。在那样的时代里,不管是听别人这样说这句话也好,或者人们眼中看到的,有一门手艺活的人都活得比较好的现象,都让人觉得,人活着是应该要有一门手艺。
莆田,原来有那么多的鞋厂,每天每月每年鞋厂从不放假,各种鞋子源源不断地从车间到仓库,一整货车一整货车的鞋子从工厂的大门拉出去,运输到远方去。那么多运动鞋,球鞋,篮球鞋,休闲鞋,都不是给莆田人穿的,也不是给福建人穿的,不是给中国大陆上百千万亿的手艺人穿的。
那么,那些鞋子是给谁穿的呢?
莆田话是一种古老的语言,这种语言用来朗读《诗经》,不但读起来流畅押韵,而且诗文中一些字词注音与莆田话发音是完全相同的。莆田话里流传下来一句“操裙拂(bi去声)裤掘章鱼,给穿鞋䩚(dian去声)袜的人吃”,这句话把一个劳动场面过程与劳动结果落地表达得很形象。这句话也启示并告诉了人们,那些鞋子是给谁穿的。
其实很简单很明白,谁给钱,就是给谁穿的。
鞋子不是关键,钱才是关键的,资本才是关键的。
改革开放之前,莆田地域上有很多有名的手艺村,村子里有着祖传手艺人和师传手艺人。改革开放之后,这些手艺人的一些手艺都慢慢地,出现工厂式流水线生产了,有手艺和没有手艺的人,都活得各自有路了。
有手艺的人,走着一条手艺活路;没手艺的人,走的一条路叫销路。
后来,莆田的鞋子厂,不再只是给那些专门生产订单供出口的鞋厂了,而是各种各样的大小厂都有了,产鞋,供鞋,销鞋的路全面展开了。
传统线下的路快速出现涌堵了,互联网线上的路出来了。
互联网加鞋子之后,莆田的鞋厂快速发展,发展成为了一条拥有庞大人群参与的产业链,也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听到的“莆田鞋”局势和局面。
只是到了今天,每天每月每年制造出来的那么多的莆田鞋,到底是要给谁穿呢?
今天的资本脚下,除了穿鞋子,更多的是穿故事,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