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雨馨老师的两次课反复听了几遍,内心深受触动,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领悟。
1.接纳情绪,不讲道理。
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讲道理,这早已知道,也努力实践,但还是不自觉的去提建议。一次,女儿回家,不开心,问她,说第二天开运动会,她们小组选她写发言稿,“这不挺好,同学们认可你的能力啊”,“什么啊,我得比他们多写一份作业,累死了”“再说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写”,明白她此刻对这个事的抵触,也知道她此刻写完作业想玩的心情,但我没有回应她这个情绪,而是努力让她明白做这个事对小组,对她成长的意义,又出主意怎么写好这个稿子,我叨叨了半个小时,她趴在床上,说“不和你说了,累死我了”。我明白我方向错了,“妈妈知道你累了,玩会去吧”……与孩子在这一刻,体会她的喜怒哀乐,不问发生了什么,不说应该怎么做。知,行却需要继续修炼。
2.你坚信的就是对的吗?
雨馨老师提到的那个情绪面临崩溃的女孩,她认为“不能控制情绪,高考就不会有好成绩”,这是父母老师告诉她的,她也坚信并因此自责,雨馨告诉她“每一种情绪是我们的好朋友,紧张是为了更好的应对考试的正常反应”,她因此而接纳自己的焦虑紧张,最终考出好成绩。从这个例子,我不禁想自己坚信并给孩子的一些信念对吗?
女儿做事有时会退缩,不够自信,我就告诉她“自信点,你能行”,现在看这话和考前对孩子说的“别紧张”一样无用,以后我会正视她目前的短板,并和她讨论改进的办法,知耻而后勇,努力追赶再超越。
女儿上课不够专注,我原来总和她说“上课跟着老师思路,别胡思乱想”,现在看又是一句废话,跟好是对的,但跟不上也正常。跟不上老师思路,有时是有外在因素的干扰,更多的是老师讲的快她努力了也没听懂。现在我回家多给她补漏,而不是指责,期待会越来越好的。
3.培养内心有力量的孩子
如果我是那个孩子被遗忘的妈妈,我会怎么做?我想我会先安慰孩子,告诉孩子没事了,转回头会指责老师的疏忽。对比那个妈妈,才明白差距何在。如果指责,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没有被照顾好,会愤怒,会只看到自己;但如果去亲吻老师,会让孩子体会到她的情绪,并激起他安慰她的力量,让他从这个消极事件中感受到积极的力量。
培养内心有力量的孩子,这句话第一次听到,深受震撼。总把孩子做一个小宝,去保护照顾,生活照顾,学习督促,但她理所应当,并不觉多少幸福,反而我偶尔病了,她会主动给下个面条,看着我吃下去,她跟开心,看来付出比接受更开心,更有力量。让孩子有付出的机会,让她知道她对父母,对他人的意义,让她找到自己的力量。
4.给孩子描绘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不论是好的高中大学,还是好的学习成绩,用实实在在的画面感来正向引导。是一个简单好操作的方法,以后尝试使用。
5.帮孩子识别她的情绪,并接纳。这个有些难,好多时候会和孩子一起当局者迷了,看不清问题所在甚至看错。这需要自己先能成长,才能教育引导好孩子,如此,自己继续努力。
雨馨老师的这句话说的挺好,留存,随时提醒自己给孩子付出的机会,允许孩子以学习以外的方式付出:
“孩子和家长组成一个系统,家长是一条腿,孩子是一条腿,家长付出很多,而不允许孩子做别的只能学习,孩子内心需要付出回报父母,系统才平衡,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能力回报,因为家长只认成绩,而孩子的能力只有一部分变现为成绩,当孩子回报不了,系统就失去了平衡,给孩子机会回报,有句话不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吗?有成绩出成绩,没成绩出别的,家务,关心,体贴,有分出分没分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