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感谢“米津玄師”邀请!
其实每次看到“熊孩子”这三个字,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特别是8、9岁以下的“熊孩子”,总感觉“熊孩子”在替他们的“熊父母”背锅。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8、9岁以前的孩子,还没有完全自主的社交能力,他们基本的素养和品质都是来自于家族、来自于父母的影响,所以说“熊孩子”背后必然有“熊父母”。
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真正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角色。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直接的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言传与身教,其中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家长要求孩子做到哪些标准,那么家长也一定要做到哪些标准,这样才能传递“知行合一”的准则给到孩子,让孩子以后的成长也能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家长要求孩子不能打人,不能骂人,不能乱扔垃圾等等行为。如果家长仅仅要求孩子按标准去做,而自己不做,那么孩子就会把这种“双重标准”和“虚伪应付”的能力,植入到自己的道德准则中。经常会有家长一再苦恼孩子老玩手机,老玩游戏,无论怎么要求都没有太大效果,那么家长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拿着手机玩游戏。
同样,如果看到熊孩子胡乱打扰别人,影响别人,甚至乱打人骂人,那肯定是他平时接触到的都是这样的环境和行为模式,因为孩子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只学会了这种比较“熊”的行为方式,所以他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处理外界各种刺激与事件。
如果要调整熊孩子们的行为,那就一定要他们的“熊父母”一起进行调整。其实让我们想一下,虽然我们日常中见到过许多熊孩子和熊父母,让我们感觉非常不舒服,但也同样有许多棒棒的宝贝和家长,让我们感到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