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文字下乡》
总论断: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会,文字并不是好的交流工具,乡土中国不需要文字下乡
1.乡土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特点
面对面接触,熟悉凭足声,声气,甚至气味即可知道对方是谁
2.文字产生的前提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前提是人和人的接触有了时空的阻隔,作用是代替说话传达某种意义
3,作者对于文字下乡所持有的态度
支持,但作者认为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所以必须推行文字下乡;但他认为文字下乡并不能满足于开乡村学校和让乡下人多认识几个字,而应该结合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开展文字下乡运动,让乡下人真正的“聪明”起来
4.从基层上看中国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原因是什么
乡土社会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人们在社会中的需要,体现为乡土社会里,人与人面对面接触,语言是表意功能比文字更加完善的工具,而且还有表情、动作象征体系帮助表达,根本用不着文字传情达意。
读后感
在以城市为主导的语境下,我们会嘲笑乡下人是〝愚”的,比如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的嘲叭声显得手忙脚乱。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不明白怎么应付汽车,但这只是知识问题,并不是智力问题。如果这样的嘲笑成立,那乡下人同样可以嘲笑城市人看见狗吠就变成的像〝白痴”一样。
这些都是知识问题,智力是指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乡下人不识字,但是不能说乡下人没有识字的能力。但更值得探究的问题是:乡下人不识宇,是否是因为他们井不像城里人一样有识字的需求?
文字的功用在于传情达意,以固定的象征体系进行人与人之问的交流。只有在当人们因为时间与空间的阻碍时才比较实用。如果是乡土社会这种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候,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极好,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文字是间接的工具,而且是一个不太完善的工具。所以说,子乡土社会中不用文宇,并不是〝思〝的表现,而是面对面社群不需要文宇。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久越复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就越有限,于是语言也就越来越简单化。所以,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会有因为个人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