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中国发生的所有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的事件,让人觉醒,多少中华民族人民在战争中牺牲,如果没有牺牲者,也不会有我们现在如此美好的生活。
战争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也让我们更加警醒,不强大就会被人淘汰,被人欺负。
就像这次巴黎奥运会,如果我们中国没有强大的科技和经济支持,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奥运金牌呢?
所以,任何时候,强者生存,是不变的法则。当然能够找到永存下去的生命意义,更是持续强大的动力。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唯有不甘堕落,才能抵御外来侵袭。
这本书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一名精神科医生,一名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一名终生致力于“帮助他人找到生命意义”的学者。以前从来没有了解过奥斯维辛,原来这里也如同地狱一般残酷无情。
这本书在1946年首次出版时的名字是《一个心理学家在集中营的经历》,后来经过修改和再版,于1959年出版英译本,书名确定为《活出生命的意义》。截止2006年,该书销量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名列“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列。
书的前半部分描述的作者在纳粹集中营的种种见闻和亲身经历,语言平实而震撼。人性中所有丑恶和高贵的部分在这里都被无限放大。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对于普通人并非大不了的事,但对于集中营犯人来讲,这意味着放弃了求生的最后希望。
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下,“有无生命的意义”变成了决定生死天平的重要砝码,“精神抖擞的活着”成了维持生命线的基本态度,而“爱”“艺术”“幽默”则如同幽暗岁月里呵护希望的点点微光。
大多数人没能熬过“寒冬”,奥斯维辛集中营150万人死亡,熬过来的除了运气的因素以外,就是他们都没有放弃“生命的意义”,在苦难中走上了“自我精神救赎之路”。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作者很欣赏尼采的这句话,并在书中多次引用。
书的后半部分是作者的“意义疗法”,作者认为抑郁,侵犯和成瘾等精神症的主因就是“意义的缺失”,而现代社会普遍的“虚无感”来源于“传统的丧失”,这一点恐怕21世纪更加严重。
科技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之后,人们正在经历更深刻的传统的丧失:面对面沟通的传统让位于网络虚拟沟通;传统工作被“自动化”“人工智能”所取代。
作者说: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
当我们找到:
1.工作——做有意义的事
2.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爱——关爱他人
3.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我们会发现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纵观伟大人物,你会发现:
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
在心理学咨询中,我们会发现一个不变的道理: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
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总结来说,对于任何事情,我们的情绪和行动由我们掌控。
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么遭受苦难也有意义。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这就是生命本身的意义。
追求意义: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而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
的确,看完这本书发现那些经历了集中营人间地狱仍能保持乐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呢?
所以,珍惜当下,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