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快迟到了,快走!”
“快迟到了,还不快走!信不信我揍你!”
“快走,等放学给你买好吃的!”
这些话,耳熟吗?作为家长,提醒一下孩子上学时间,也没什么。但我要说的这个事儿可能就有点严重了。
小区里,早上传来爸爸“高亢”的嘶吼声、打骂声,混杂着孩子“非人”的哭喊声、求饶声。作为一个妈妈,我最听不得这场景,太令人心疼和气愤了。
爸爸缘何下此狠手打骂孩子?没什么大事,早上爸爸把车开出来,在楼下等孩子,送他去上学。可孩子不知什么原因,坐在楼梯上就不下来(据说是坐那生气),爸爸喊了几声,孩子还是不下来。爸爸火了,上去就把儿子揍了,越气越揍,越揍越气,孩子也越哭越大声。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的,看得出,爸爸的初衷是教育孩子,但是用错了方法,无论如何,打孩子不对。更糟糕的是,到后来,爸爸更多的是发泄自己的愤怒。开始是孩子引发了自己的愤怒,而自己搞不定孩子,又没有控制好情绪,把怒气全发泄在孩子身上。
也可以看出,孩子爸爸怕孩子迟到,怕迟到受罚,才着急打了孩子。
每个父母都想把孩子保护好,不想让他们受委屈,遭别人骂,挨别人打。实际上呢,他们自己先动了手。
问题来了,是孩子迟到受罚严重,还是被爸爸打严重?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来承担后果呢?
家长看孩子快迟到了,提醒一下,两下,父母的责任到了。若他还是不听,那就让他迟到好了。孩子迟到,受老师罚,长了记性,下次基本不会迟到了。
这位爸爸采取的是不去上学就动手,有可能孩子还是迟到了,揍人也浪费时间啊!再者说,孩子哭哭啼啼地去上学,他脑袋里想的是“赶紧去上学”还是“被揍了,好难受”呢?这一天他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他不会怨恨爸爸吗?
打孩子有用吗?除了增加对父母的厌恶外。如果有用,那这个世界将会非常太平,将不会再有“熊孩子”,只会有“别人家孩子”,我们也不用学习“别人家父母”。
一巴掌呼下去的时候,你就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剥夺了孩子承担后果的权利。
可以这么说,孩子小时候,你揍孩子有多狠,他青春期就有多叛逆。说不定还能和你比划两下。
坊间流传一句话“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提醒孩子穿衣服,ok,不穿是他不冷,如果冻感冒了,那就让他承担这个后果,下次他就知道及时加衣了。何况,并没有冻得不行还不穿衣的孩子,作为一个人,谁还不知冷热?
我一般不追着孩子穿衣服、吃饭,她饿了自然吃,冷了自然穿。在幼儿园期间,孩子基本不感冒拉肚子之类的。
即使把孩子保护得再好,该走的弯路,该遇到的挫折,他们一样也不会少,所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学会成长。庇护不当,还会折断天使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