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智慧的朋友说喜欢我的笔名,其中有位朋友解释为:“能够在生活中感悟人生,诠释透彻的人生理念,犹如入木三分。”当初取这名字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到这一层。这么解释,多了一层含义,我很喜欢。
我当初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叫“悟三分”呢?因为在“三分”之中有“易”的智慧,这其中,就蕴含着哲学思维。
大部分人喜欢用“一分法”和“二分法”的思维看世界。
什么是一分法思维?比如,我非常崇拜A这个人,A说向东走,我就跟着向东走。A突然说现在改向南走,我就跟着向南走。A就是好的,就是对的,完全听A的话。但是,我非常讨厌B这个人,B说向东走,肯定是不对的,我就偏不向东走。B说向南走,我本来是向南走的,但是因为他肯定是不对的,所以我就改变路线坚决不向南走。
如果用二维图形来表示,这种思维方式就如同一个空空的圆圈,这个圆圈里要么全部被黑色填满,要么全部被白色填满。要么全对、要么全错;要么什么都可以,要么什么都不可以;要么什么都好;要么什么都不好。如果用三维空间来表示,这种思维就像一条“线”,一根筋。这种思维的好处是决策效率很高,但却明显有缺乏思考的盲目性。
什么是二分法思维?比如,我非常崇拜A,A说向东走,我思考判断一下,他说的对,我就跟他走,说的不对,我就不跟他走。我非常讨厌B,他说的对,我就跟他走,说的不对,我就不跟他走。
如果用二维图形来表示,这种思维方式如同一个被一条竖直线平均切开的圆圈,分成了左右两边,一边是黑色,一边是白色。不是生,就是死;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好,就是坏。这种思维的人,他们听到任何事情,都会经过自己的判断。如果用三维空间来表示,这种思维就像一个“面”,有正面,有反面。要么yes,要么no,感觉上似乎清晰,但其实同样呆板。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表现得是非分明。
而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叫“三分法思维”。什么意思?比如,我非常崇拜A,A说向东走。向东对吗?也对也不对,不一定,也说不清,要看情况。我非常讨厌B,B说向南走。向南就对吗?也不一定,要看情况,有时候对,有时候不对;有时候既对也不对。
如果用二维图形来表示,这种思维方式就如同中国的太极图,黑中有一点白,白中有一点黑。可以随时转动,变化无穷。如果用三维空间来表示,这种思维就像一个“体”,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充满了全部的三维空间。这种思维的人听到—件事情,既不会相信,也不会不相信;他们不随便相信,也不随便不相信;他们好像相信,又似乎并不相信。看起来是非不明,实际是慎断是非。
简单的说,一分法思维是“是或否仅取其一”;二分法思维是“非是即否两种选择”;三分法思维是“既是又否”、“非是非否”、“有时是,有时否”等多种变化。
有人说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怎么会有多种变化或者既对也不对这种情况存在呢?举个小例子,就能明白:
某士兵与自己的长官在一个悬崖训练正步走,在长官下达命令“正步走”之后,就到一旁背对着他打电话了。当这位士兵马上就要走到悬崖边上时,这位长官还在打电话没有注意到他。没有来自长官“立定”的指令,这位士兵该怎么办呢?
如果这位士兵是一分法思维,那么他可能会继续走直至掉下悬崖。他这么做的原因很单纯,因为,长官的命令要绝对服从,长官没有让停绝对不能不停。停下了,就是违反长官的命令!
如果这位士兵是二分法思维,那么他可能会走到悬崖边上停下。因为他会考虑,长官没有告诉他停下,但那是因为长官在打电话忘记自己了。虽然他擅自停下是不遵守长官的指令,但是在这件事上服从是不对的,和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就算是违反长官的命令也没有关系!
如果这位士兵是三分法思维,那么他可能会在悬崖边原地踏步。他会考虑,虽然长官没有让他停下,但是自己的生命也很宝贵,总不能傻乎乎的就这么走下悬崖结束生命吧?况且看起来长官只是因为打电话忘了他而已,长官总不可能真的想让自己死吧?可是如果停下来,长官打完电话之后,看到自己没有他的指令就擅自停下,岂不是违反了军纪?虽然命保住了,可长官也很有可能会不高兴。又要服从长官,又要保命,怎么办呢?那就原地踏步呗!
他违反长官的命令了吗?没有啊,他没有停啊,长官让他正步走,但是前面没有路了,他怎么走啊?踏步走呗。他一点也没有违反长官的命令吗?也不是啊,长官命令的原话是“正步走”,不是“踏步走”啊,如果长官是个一分法思维的人喜欢较真的话,那“踏步走”似乎也不对呢。
如果您是那位长官,这三种情况里面的士兵,您喜欢哪一种呢?三分法思维的这位士兵的做法是对?还是不对呢?
“三分”不仅是一种处事的智慧,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
拿学习来举例,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成学习者,应该有个什么样的态度?
如果我们要向别人学习,那么最好表现的“傻”一点。不要碍于面子,觉得自己聪明。又要跟别人学,又怕丢了面子。这里的“傻”不是表面的客气和礼貌,也不是完全的认同和接受,是发自内心觉得自己不懂而想要全身心、全方位的去了解,是从零出发,想办法完全搞清楚对方的全部逻辑。
不明一事,不长一智;不问一疑,不除一愚;越疑越愚,越愚越疑。如果不把自己摆在傻的位置,如果不问,到最后只能装懂,因为其实根本没懂。傻过之后,问过之后,才有聪明。这时的傻其实是聪明,而觉得自己聪明,觉得自己都明白了,不想不问,那才是傻!
学习是一个收获的过程,犹如春种秋收,有一个如种子发芽般改变的阶段,并不是如许多人想象的那般容易。有时你觉得自己在接受,其实你的内心并不接受。因为你还在觉得自己这个知道,那个也知道。有时你觉得自己在学习,其实并没有学习。因为你还在以为自己很聪明,别人说的我都能明白。
自作聪明的人喜欢“秒懂”,当你跟他说一件事的时候,刚说了开头,他会说:啊!我知道!我明白!我了解!你说的是……这个事情我之前……对于普通的小事,秒懂也许没有太多坏处。但当你想向别人学习的时候,秒懂并不是件好事。别人又不傻,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出的东西,可以被“秒懂”?有这种想法,就是自大,说到底还是傻。
做人需要七分聪明,三分傻。当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坐在那三分里,处事时,要站在那七分中。当我七分聪明的时候,别人的十句话,我只听的进三句。当我三分傻瓜的时候,别人说十句话我可以听到七句。
只有比别人傻,别人才会教;只有比别人聪明,别人才会信。今天我们把自己当傻瓜,问了个问题,明天知道答案之后已不傻,后天又有新问题之后又变傻。有了这种心态,我们才会永远比昨天更进步。
那七分的聪明是所有人都追求的,但那三分的傻却是需要智慧才能明白的。
所以你看,生命处处是哲学,“悟三分”这个名字就是其中之一。
END
本文为哲思专题《哲思于你》2017年4月1日-2017年4月15日征文活动而作。
内容原创,转载务必联系作者,违者必究。
若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点击“喜欢”;若想获取更多好文,请点击“关注”
提供思想和方法,节省职场人的试错成本和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