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4日,我与王利民、昭日格图、纪淑娟一行四人来到林东镇后兴隆地村北踏查,在架子山发现大面积辽代建筑遗址。
架子山,也称红石砬子山,在林东镇后兴隆地村西北,亦称陶家沟山、红土沟前山,位于辽上京城北偏西处,距辽上京遗址约10公里,海拔约1000.9米。此山东南方向视野开阔,站在山顶即可望见十几里外辽上京遗址及今林东城区。在东南坡的山环里,从山脚至半山腰的沟谷和坡面上,有20多处人工垒砌的石阶,在山坡上形成一个个台地,每个台地上均有建筑基址的痕迹,并有人工修整的登山石踏步残存。在沟谷里还散落大量的沟纹砖及布纹瓦、鸱吻、瓦当等建筑构件及残块,是典型的辽代建筑,半山腰处还残存有石块垒砌的屋室墙体及柱础石。在沟谷半山坡平缓之地上还有一处大约五开间的大殿遗址, 遗址山脚处有两块天然独石,形似契丹武士,千百年来屹立在山路两边,日日夜夜守护着这片区域。
此处遗址面积大约2000余平米,是目前辽上京遗址北方向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距离最近的一处大型建筑。
巴林左旗辽史专家王玉庭先生认为此山就是《契丹国地理之图》中标在上京北方的蒙古山,亦即耶律阿保机取“三山之势”的三山之一的蒙国山(“三山之势”的三山为、天梯山、蒙国山和别鲁山)。王先生还说:在山腰一处石崖上,至今仍残存有“大定十四年”等几字的墨书题记,可惜我们几人太匆忙没有看到,希望下次继续探寻。
由于这里地理位置特殊,在辽代也绝非寻常,尤其是平台上散落的大量遗存和墨书,极有可能是辽代鼎盛时期修建的寺庙,终辽一代一直延续到金,这里仍然是一处香火鼎盛的佛教重地。它对学者们研究契丹民族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填补《辽史》记载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