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学校回家,坐火车大概需要七八个小时,一路上总是能遇上形形色色乐于攀谈的人。而他们攀谈的内容,似乎总是离不开我的“大学生”身份。
渐渐地,我开始发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这个原来具有美好含义的词已经被扭曲化,甚至被妖魔化。
一次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听说我是大学生后,呶了呶嘴,说:“我表弟初中没毕业就出去闯荡了,现在的大学生还得给他打工呢!”
想到确实有此类事情发生,我也只好礼貌而不失微笑的点点头。这一下子便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我跟你说啊,大妹子,上大学根本没什么用,像个小资本儿似的在学校呆四年,出来不还是得给老板打工?
再说,你们在学校里有几个人真正学习了,每天还不是在比谁穿的好了,谁吃的好了?还不如出去打工赚点钱呢。以后我的孩子,我可不让他上大学。”
“那是那是。”他旁边的朋友也说话了:“我现在天天看新闻,新闻上说啊,现在的女大学生因为家里给的生活费不够多,就出去当三陪。听说男的学生啊,就是天天在宿舍里打游戏,花着父母的钱也不嫌心疼,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化人!”
的确是有些大学生,每天不好好学习,爱攀比,爱打游戏,可是这只是极其个别的现象。在整个大学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我们几乎可以认为这类学生的存在概率为零。
可是总是有那么一些人,爱把个例当成全部,爱把偶然事件看作是必然事件,并且对此振振有词:“我这是在新闻上看的,难不成新闻上都是假的不成?”
可是他们却忘记了,很多事情之所以能成为新闻,就在于其稀有性和罕见性。相比较极少数大学生的不务正业,更多的大学生每天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希望能在今后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还有一次在火车上,坐在我对面的是两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只听一人对另一人说:“知道现在谁的钱最好挣吗?大学生!”
大妈环顾一下左右,眼里放光:“他们人傻钱多哟,只要稍微夸他们两句,就把 东西买走了。卖给别人三四十的衣服,卖给他们七八十就行。”
我坐在旁边,耳朵突突直跳。
大学生面子薄,不会讲价,买东西的时候不会东挑西拣。然而我知道,大学生买东西通常不会讲价的原因不是人傻钱多,而是出于一种悲悯的情怀:天寒地冻的,在这里卖个东西也怪不容易的,就不要再讲价了。
只是没成想,这种事情在一些摆摊的大妈那里,却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2
上大学到底有没有用?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然,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挤破了头,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个好一点的高中,从而进入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呢?
可是,为什么又会有那么多的人,包括一些大学生自己,觉得大学无用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要如何看待这个“有用”。
若是直接从功利的角度,认为“有用”就是掌握一门扎实的手艺活,或者是赚大钱,那么大学诚然是“无用”的。
可是,大学又是有用的。这个“有用”,指代的是一种软实力上的“用”。
大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更直接说,就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修正错误的能力。
这有点儿像程序员写程序,程序写出来了,自己觉得是对的,可是运行起来却老是出错。如何找出其中的bug,以及怎么改正,运用的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很奇怪自己的长辈为什么会听信那些漏洞百出的忽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同于我们的成长轨迹,我们的长辈们缺少了我们这一辈人所经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面对形形色色的诈骗伎俩,有时候难免会看不到其中的漏洞,因而上当受骗。
大学的另一个功用在于:建立起学生一整套系统的、整体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得学生在不知道问题如何解决的时候,知道去哪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曾经听说过一件事情。一位大学生毕了业去一家企业进行文档录入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一堆大同小异的数据资料录入到电脑里面。工作的技术性含量并不高,可是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相比较熟练的员工每天工作四个小时,这位大学生每天需要六个小时才能完成每日的工作。不过,他隐约记得Excel里面有一种叫“宏”的功能,可以大大简化工作量。于是这位学生花了两天的时间学习了有关“宏”的相关知识,然后做了一个文档录入系统。从此,原本六个小时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十分钟就能搞定。
之前听一位大学校长的讲座,校长说:“现在,有很多人批评大学里面学的都是死知识,缺乏对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可是,若想学习实际技能,为什么不去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呢?
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专门的技术工人,而是让学生遇到未知的问题时,知道去哪里寻找方法。”
大学有用吗?自然是有用的。只是它的“用”,并不是体现在世俗可以看到的物质价值方面,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教养,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中,大学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眼光科学的看待世界。
3
不得不承认,大学生身份的污名化,和一些不良媒体平台的推波助澜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些媒体平台抓住人们喜好猎奇的心理,经常发布一些关于大学生负面形象的评论。
曾经在一个微信公众平台上,看到了大量失足大学生的个人自述以及情感经历,好些内容低俗不堪,然而几乎每篇文章都有将近十万的阅读量。
故事的真实性暂且放置一边,媒体只是单纯的想博人眼球倒是真的。然而有些人却偏偏把这些猎奇的故事当做大学生的常态,并自以为了解了大学生的全部生活,可悲可叹。
同样是在火车上,曾经遇到了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
“你平时打游戏吗?”他问。
我摇摇头。
“你每晚和朋友一起吃火锅吗?“
我摇摇头。
“那你们也过得太无聊了。你看我,自己养活自己,工作累了就出去打把游戏,每天晚上都能约几个人出去吃顿火锅,可比你们有意思多了。”
不知为什么,听了他的话,我感觉到一种忧伤。
如果人的一生都沉浸在肉体的劳动和感官的享受中,该丧失多少世间美好的景致。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的世界,一个是精神的世界。
物质的世界,来自于直接的生活经验;精神的世界,来源于我们所读过的书。
那些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相差了整整一个世界的距离。
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段子。
同志甲询问同志乙:“人为什么要读书和学习?”
同志乙回答:“一群野鸭子在夕阳照耀的喝水里游泳。
读过书的人会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没读过书的人只会说:‘我靠,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