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前沿的课,听不懂的资本经济云云,翻开自带的书,却发现盯了很久,竟没有去理解眼前的任何一个字符。
于是想到《童年的消逝》中说的伪成人......
现在,我好像很难再静静的投入书本,图书馆网速太好,带着书常常就刷起了手机,平时更愿意看电视,听节目,也很少拿起书,于是好像对文字失去了敏感,眼前的文字和我产生不了共鸣。
这些日子在电视台实习,被老师批评了好些次,受挫归受挫,但是我心里很清楚是自己太差,最明显的是拿到一份稿子,转述为第三人称的文章,常常会花掉好几十分钟,最后老师一看,不行。
老师说,改稿子要看文章吧,前面说过的内容,后面继续重复,内容要么多余,要么一件事情说不清楚!
圈圈点点,我再回看后发现,是啊,那些文章我似乎看了,似乎又没看。反思自己,其实真的对文字不敏感,可笑的是学了这么多年文科。
不能说仅仅是电视的催眠作用,使人们的理智和情感变得迟钝了。但确实,电子信息环境里每日接触的都是手机电视里不断变化的画面,色彩与图案。图文搭配已经满足不了我,小视频、表情包才会让我觉得更有趣。我更加的注重"感觉",却很难在观看时去系统的思考一个事件。
于是波兹曼说,成年也在消逝,人生变成了三个阶段,一段是婴儿期,另一端是老年期,中间可以称之为: 成人化的儿童 。
成人化的儿童?
听起来很讽刺,但是就像我不敢苟同说,了解了成人世界的儿童不是儿童一样,我也不认同缺乏思维和知识能力的成人不像是成人。
但是知识匮乏,思考能力差,提笔忘字,沉浸在娱乐和电子产品中狂欢的成人,确实是失去了作为成人的特征。而我正无奈的反观自己......
写到这是不是该配个图了,哈哈......
每天看手机电脑看到眼瞎,排版作图机械的操作,却没有思想。
不夸张,要改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