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终生白衣 漂泊江湖 穷困潦倒

        好多人用“终生白衣、漂泊江湖、穷困潦倒”这三个词来说明姜夔的一生。

        他身处大厦将倾的宋朝末年,既非士绅贵族后裔,又没有功名在身,姜夔悲剧的一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奇怪的是,一生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笔下的诗词歌赋却都是阳春白雪,纵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达官显贵也赞不绝口。

        姜夔是那个时代的偶像,上到宰辅大相公的范成大,下到秦楼楚馆的艺伎,每个人都因为姜夔的诗词歌赋而拉他一把,让这位身无分文的“穷酸书生”得以在终生漂泊中没有饿死街头。

        但靠人接济的生活永远无法长久,当那位善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再提供帮助的时候,姜夔便不得不重新回到赤贫的状态。这样的人生剧变在姜夔的人生中多次上演,循环往复,在并最终让其在饱尝人生冷暖后,落寞辞世,连身后事都需要靠朋友接济。

        而当我们拨开历史的沉沉雾霭,来到姜夔的身边时就会发现:这样一位被称为苏轼之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的艺术全才,用自己的一生为后世展现了两宋底层文人的生活真相。

      (1)

        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的姜夔比较惨,虽说也是官宦之家,但最高官职只做到汉阳知县的父亲姜噩,除了给小姜夔带来了短暂的希望外,便什么都没有留下。在姜夔初通人事没多久的时候,父亲便卒于汉阳知县的任上,给了儿子姜夔一个风雨飘摇的人生起点。

        从父亲猝然离世起,姜夔便只能依附于家族亲眷勉强过活,这样看人眼色的底层生活赋予了姜夔敏感的性格,及在日后大放异彩的艺术禀赋。和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勤奋苦读以求一朝中第,也是姜夔的人生理想。所以从有资格参加科举起,姜夔便一直奔波在考场之上,熬尽十年光阴只为扬名翰墨场。

        但十年间的四次科考均以失败告终,这自负才华不错的姜夔陷入了长久的自我怀疑,他不愿意再困于家乡饶州,开始了自己持续了大半生的羁旅江湖。而从孑然一身走出饶州的那一刻起,姜夔便和故乡渐行渐远,再也没有回去过。

        在他漂泊江湖的日子里,总是时不时地能遇到拉他一把的贵人,有的人解决了他的生计,有的人解决了他的终身大事,有的人让他名扬天下,但很遗憾的是,这些贵人中确实不乏官至参知政事的当朝权贵,但却没有一个人为姜夔解决编制问题。而姜夔也终此一生都像是一个清客,靠着主人家的供养过活,日常就是吟风弄月,填词作赋,写出一首首被后世称为“词极精妙”的传世佳作,以此来得到世人的认可。

        姜夔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叫萧德藻,此时的宋词也已经跟宋帝国一样进入了繁华不再的阶段。那些名声显赫的词坛大佬们早已作古,曾经星光璀璨的词坛人才凋敝,值得一提的只剩下了“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但元代著名诗论家方回却认为如果萧德藻不是早早故去的话,其名气成就不在杨万里之下,由此后人也足见萧德藻在文坛的地位了。

        姜夔遇到萧德藻的时候刚好三十岁,看着眼前这位失意的年轻人,萧德藻除了惊羡于他的才华横溢之外,便是对其寓居江湖,无依无靠的境遇而心疼。那之后的萧德藻便一直将姜夔带在身边,不仅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还照顾起姜夔的起居。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到处碰壁的姜夔终于有了稳定的生活状态。

        萧德藻就像是一位引路的长者,他引导着在江湖里流浪的姜夔重新回到正路,让他不再像个流浪江湖的浪子,而是有了得以结交词坛大佬们的机会,并逐渐被当时人所熟知。可以说,萧德藻是姜夔的再造恩人,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让姜夔铭记了一辈子,并在漫长的岁月里侍奉在萧德藻左右。

    (2)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姜夔跟着要去湖州赴任的萧德藻途经杭州时,遇到了杨万里,这位曾写下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大诗人在看到姜夔的诗词后惊为天人,因为姜夔“为文无所不工”,他笔下的每一篇诗词都将用典和音韵发挥到了极致,细细品来全是耐人寻味的匠心独运。

        杨万里对姜夔也很上心,他甚至给当过参知政事(宰相)的范成大写信来安排姜夔这位奇才。范成大是什么人?为官,他曾是南宋政坛最中心的人物,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为文,他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成员,妥妥的文坛顶流。范成大对于姜夔的诗词评价很高,他盛赞姜夔的诗词里俱是魏晋人物的神采风流。这样的评价,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无以复加了。

      “提携后进”是古来的美谈,多少出身贫寒的沧海遗珠都是靠着大人物们的提携一朝名扬四海,并最终得以青史留名。但偏偏这样的铁律在姜夔身上失效了,纵然是有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这样的大人物作背景,他依然是那个不温不火的老样子,靠着他人的供养,活得战战兢兢。

        其实依附萧德藻的湖州光阴算得上是姜夔生命里少有的安稳生活,衣食无忧,还能四处悠游,从苏杭到江淮,这段漫游江湖的时光给了姜夔无上的创作灵感,在他存世不多的作品中,写自这段时光的诗词占了不小的比例。

        更值得一提的是,出现在这段时光里的几位红颜知己,给姜夔带来了足够的温柔与欣喜。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姜夔游历江淮,在客居合肥赤阑桥畔时遇到了自己的红颜知己——柳氏姐妹。

        兵荒马乱的末世,囊中羞涩的才子遇到了跌落风尘的歌妓姐妹,善词善乐的姜夔为善舞善琴的柳氏姐妹谱写了大量的乐章,传为当时佳话。从某种意义上,这段“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梦幻爱情,也给当时惶惶不得终日的百姓们带来了少有的精神慰藉。

        姜夔曾为了柳氏姐妹几次三番往返合肥,他曾在江上行舟时夜梦柳氏女,梦醒时分怅然若失,曾经的红粉佳人已天各一方,但姜夔的脑海里却满是红颜知己的姣好容颜,于是他提笔写下了名篇《踏莎行·燕燕轻盈》: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越是没有未来越浪漫,伴随着兵灾肆虐烧至合肥,赤阑桥断,柳氏姐妹也如同惊鸿一现般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里。有人说她们逃亡异乡,也有人说她们殉节自杀,无论哪种结局,姜夔和柳氏女已成诀别。

    (3)

        从绍熙元年(1190年)到绍熙三年(1193年)的三年时间里,姜夔不仅邂逅了柳氏姐妹这样的妙人,还在拜访归隐苏州的范成大时,认识了名为“小红”的范家歌妓。

        从后世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已有妻子的姜夔如此行径毫无疑问是个渣男,绍熙二年还在追忆不知所踪的柳氏女,绍熙三年就被那位精通音律的小红迷得神魂颠倒,还写下了“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的名句,被后世传为佳话。

        但封建制度下建立的男权社会给了姜夔这样的自由,他可以在娶妻之后堂而皇之地另觅红颜知己,并成为当时乃至后世文人阶层的美谈。如果一辈子就这样的话,我想姜夔的人生还算不得凄惨,毕竟在乱世之中还能做到“美人在怀,衣食无忧”的人已经羡煞旁人了。

        细细想来,姜夔的诗词大多是阳春白雪,虽然距离劳苦百姓太远,但在仕宦阶层之中很吃得开,再加上姜夔的人格魅力,这使得他一度混得很好,即便这样的境遇是完全依附于他人才获得的。

        在萧德藻等人的提携下,姜夔出入达官显贵之家,于绍熙四年(1193年)认识了自己的真爱粉丝——张鉴。张鉴出身钟鸣鼎食之家,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齐名),到了张鉴这一代虽然不再战场厮杀,但几代积累下来的财富已经足够张氏子孙笑对人生了。

        当富贵的粉丝遇到了贫寒的偶像,爱姜夔爱到极致的张鉴得知偶像数度科考却一无所获后,做出了要为他买官的疯狂举动。姜夔毕竟是姜夔,清高了一辈子的他拒绝了张鉴的厚爱,他与张鉴之间的所有交往也只关风月,填词作诗便是他们的日常。

        张鉴是继萧德藻之后对姜夔帮助最大的人,随着萧德藻被侄儿接走奉养,失去依靠的姜夔便搬去杭州投靠了张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这八个字是姜夔对两人友情的评价,作为一个外人却能得到张氏十数年如此厚待,这样的友情即便是隔着千载光阴也让人动容。

        姜夔很悲惨,因为他花了一生的时间都没能获得半点功名;但姜夔同样很幸运,因为他靠着自己的才华前前后后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提携。但一直寄人篱下的姜夔其实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准备着科举,继续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理想。

        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是姜夔距离科举登榜最近的时候,彼时的南宋正向民间大力征集礼乐经典,以此来弥补靖康之乱后宫廷的乐典缺失,而作为乐理天才的姜夔正当其时地献上了《大乐议》、《琴瑟古今谈》,并于两年后献上了《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

        乐典很棒,皇帝很高兴,高兴的结果就是已经四十五岁的姜夔得到了破格去礼部参加进士考试的机会。那一刻的姜夔一定是充满了希望的,毕竟这种量身定制的考试怎么看都不会落榜。但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姜夔还是落榜了。

        这一次的落榜对于姜夔来说打击很大,因为此后的他彻底绝了科举的念头。而更让姜夔绝望的是,短短几年以后张鉴就因病离世,身如浮萍的姜夔彻底陷入了贫病交迫的境遇中去了。

    (4)

        仕途无望后的第三年,挚友离世;挚友离世后的第二年,杭州城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数千房屋,而姜夔一生的房产、藏书、积蓄等都在这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没有人知道姜夔人生最后的十数年是怎么熬过来的,这位怀着远高理想的大才子却只能终日被生计所累,这对于姜夔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羞辱。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六十五岁的姜夔在贫病交迫中离开人世,所留财物连自己的身后事都无法办妥,在亲朋故旧的募捐之下,这位大才子才得以安葬在杭州钱塘门外,草草收场,让人唏嘘。

        就像是没有人知道姜夔最后的十几年是怎么度过的一样,后人都说南宋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却不知道如姜夔这样的底层读书人依然过得很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