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天,我终于在手机里看完了《风雨哈佛路》的电子版。
这个步履匆忙的时代,从来就不乏有励志书籍,而且现实中此类例子也并不少见。所以对于莉丝从贫民窟走进哈佛这件事,我并没有受到多大触动,可能是因为太多成功学书籍已经让我对此免疫。而事实上,这本书的重点也并不是讲一个小女孩踏踏实实在学校拼命学习,最终走向康庄大道的故事。
我比较喜欢这本书的前三分之二,并不是因为喜欢女主逃课后的自由自在;不是喜欢她与一群朋友在一起的热闹喜悦;我只是喜欢那流淌在她们那一家人之间对彼此的爱意。尤其是小莉丝,掩护父母出去吸毒、为父母担惊受怕,懂事得让人心疼。但又为她的善良而感动。
在这本书之间一直贯穿着一股浓烈的悲伤,有时候甚至会让读者喘不过气来。从一开始知道父母贩毒、吸毒,到后来一家人只靠着救助金生存而父母仍不放弃吸毒,最后母亲和父亲相继染上艾滋病,我有好几次都忍不住泪目。
母亲自己饱受毒品的摧残,因为吸毒,自己的生活已经破败不堪。所以她坚决不让莉丝和莉莎染上毒瘾,而且她强烈希望莉丝和莉莎能够好好上学。但是遗憾的是,她因为肺结核而去世的时候,莉丝还在四处流浪。
书中最让我心疼的是父亲的隐忍和委屈。虽然整本书对父亲的描写不是很多,但寥寥几笔却也把一个身染毒瘾、没有任何收入、只能住在疗养院的父亲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他虽然被那里的工作人员蔑视和虐待,却从未抱怨。他虽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两个女儿,但他知道他并不能带给她们任何帮助,所以他尽量不打扰她们,一个人在疗养院默默生存。
可能多数人心里都有一杆道德尺,自己做不到,却会用这杆尺子去丈量别人、指责别人。对于莉丝对父母的不闻不问我其实是有过排斥的。即使我知道那是迫不得已,即使我了解那种深深的无力感。而对莉丝的这种排斥在她母亲去世的时候达到高潮。换位想想,如果我若处于那种环境,我并不自以为我能做得如她那般好,甚至可能都早就放弃自己的生命了。可能是我觉得莉丝很强大,所以对她的要求尤其高。
在这本书的后三分之一,我的心一直惴惴不安。莉丝已经开始努力了,她的生活也已经步入正轨,她是要考上哈佛的。只是我怕,怕她的父亲等不到她考上哈佛的那天,我怕他也和母亲一样带着遗憾离开,我怕笔者对父亲的结局不做交代……还好,一切都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整本书读下来,无疑父母都很爱很爱莉莎和莉丝,而她们也都深深的爱着父母。虽然她们讨厌父母吸毒、讨厌父母总是在第一周就花完了救济金导致接下来只能挨饿,但她们更是深深爱着父母。见不得他们忍受病痛、接受不了他们被虐待、想要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虽然什么也做不了,但她们从未停止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