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三分,做“有修养”先生
生活赐予我们发表意见的权利,人际关系建立我们沟通的渠网,而欲望和感性,使我们拥有更广阔的眼界和更具魅力的人性品格。
出外游玩时遇到这样一件事情,门庭若市的奶茶店只剩下一瓶名为“什么都有”的奶茶,那家店的奶茶因为取名新颖,和味道正宗被当地人十分追捧。而当时排队在前头的人,为了争这一瓶奶茶,不慎失手推搡了一位老人,老人为了给身旁的孙女买这一瓶奶茶,硬是排在了队伍的后头,幸好当时的老人并没有受伤,店家小哥看到这一幕,反而破了个例,自己亲手做了一杯“什么都有”的奶茶,递给了奶奶,推搡的那人,也连忙道歉,把自己的那杯奶茶一起送给了老人。
小时候经常会听教书的先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把大的好吃的梨让给了哥哥,自己就吃小的梨。
家中的长辈和稍微年长些的前辈,也都会告诉我们尊老爱幼,谦让三分的行为准则,随着现代社会老人讹钱,碰瓷事件丧失道德的事情接二连三。本该心怀善心的人也都退而冷漠,生怕哪一日因为自己的良好修养而把自己的金钱都搭进去。
在经济飞速发展,道德却日渐倒退的年代,锱铢必较占的比分,远比谦让有度,要高的许多。
越来越多人在意快餐式的利益知识,能够以不伤害自身为基础,去尽快地消化道德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和使用。
朋友阿珠是个智力稍比常人差的孤儿,因为智力低下,不被父母待见和疼爱。也没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
认识阿珠的人都说,阿珠是个善良的孩子,可惜智商不行。
但我觉得这孩子,身上有着大多数人所没有的素养,她并没有和我见到的部分弃婴一样,自甘堕落和对世界充满怨恨。反而憧憬美好和心生善良。
她会在坐公交车时默不作声地给老人和带孩子的妇女让位,会在过红绿灯时帮助看不见路的残疾人过马路,会把自己手中热腾腾的包子让给一个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乞丐,家里面不多的苹果,会把最小的那个留给自己吃,其他的留给长辈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最难能可贵的是你拥有一颗不被尘世污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善心和谦卑恭让的修养,朝九晚五的工作,和没有营养价值的娱乐节目,埋没了我们初而为人时的警训受教。这些年除了收入和存款的尾数在日渐上升,我们关于大脑储存的精神意识,却是消耗殆尽。
生为父母的人,总是希冀满满让孩子报各色各样的辅导班,而在孩子思想教育这块儿束手无策。每当孩子因为得不到或者争抢不到同龄孩子的玩具美食而大哭大闹,蛮横无理时,生为家长的第一个念头,并不是教育他谦让和知足当下,而是颠倒是非大声呵斥别的孩子不懂礼让,为一点小事欺负自家的孩子。这不仅养成了孩子骄纵目中无人的个性,也会给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社交圈子的缩小奠基了基础。有多少孩子因为父母过度的溺爱,和管理不当导致犯错的家庭暴力解决方式,无不一走向遇事逃避,缺乏安全感,极易依赖和叛逆,有的人甚至到了三十多岁,依旧离开父母不能生活。
而担任着育人悔卷的教师,也是大部分原封不动照搬书本上文字化的道德理念,空留有一副书本的躯壳让学生自行领会的也不在少数,采用举例的教育方式,不得不承认,是让中国长期以往接受书面教育的学生领悟方式稍微强些的运转理解方法,没有切入实践,却仍然是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并不是只有靠学生踏入社会摸爬滚打养成“吃一堑,长一智”的心理,就能对学生的素质素养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相反,在踏入社会后,因为没有面临诱惑和困境相应的应对措施,应激性的情绪素质障碍症缺乏症随着时间越久越是明显。越来越多得了心理疾病的学生,被这个激流勇进的时代淘汰,勉强维持着基本的劳作生活。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生活而活着。
再者说到孩子本身,幼年时期孩童除了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还缺乏自律自省的常识基准。什么东西可以要,什么东西可以要可以不要,在小孩子的心理是没有度的。大部分的孩子在幼年时期,都有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不能给别人,和别人的东西也可以是自己的,要么抢要么叫家里长辈用钱买。当然大多数是用争抢的方式解决。
纵然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但也不能说好的品性没有形成的原因都归咎于父母,年龄越小的孩童,所形成的道德素养和领悟能力,都是比成年人接受地要多要快。但是大多数孩童,基本在幼年时期就放弃了道德修行这一课,为什么孩子越大交到的朋友越少,不仅仅是因为各自成长过程中,生活和工作随着岁月迁徙就更不相同没有共同的话题,还有就是因为在这过程中,缺乏了好的情商和好的道德品性,使良好关系的保质期十分短暂。
一个拥有小聪明的人,可以在自己可操控范围内短暂获得利益,但却不长久。而拥有一个大智慧的人,是懂得如何运用自身内在的品性道德优势,加之日积月累的阅历沉淀下的国人情商,才可以无论职场人脉里运筹帷幄沉稳应对,为自己的人生履历和生活见闻创造更多的机遇和见识。
学会礼让三分,做一个“有修养”的好好先生,谦恭有度,低调沉稳,胜过一副好皮囊。
在成人之前,多看看书,多潜心修习,先学会做人,才是一个通往成功道路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