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自由度和丰富性来看,大学与中学有着巨大的差别。来到大学后,一个巨大的变化让我有点震动——一些群体间泛滥的夸夸风气,我总觉得这种风气有点怪怪的,但是当自己被裹挟在其中时却也是乐此不疲。随着时间推移,在适应中慢慢地去了解,在逐渐的思考中。以及在大学的学习体验中,我对这种风气的认识也越发清晰。
夸夸风为什么会在大学生中间兴起?是因为现代大学生太孤独,需要这种新兴起的社交方式,还是因为我们从小生长在过于严苛的环境中,缺乏关注和安全感?我觉得二者兼而有之。就身边而言,不少来到南大的同学都有些患得患失,担心自己会被淘汰。膜拜夸赞别人的同时顺便贬低抹黑自己,抬高别人的同时又给自己预留一条退路,以免后来做得太差的尴尬,夸夸别人也只是“口服”,内心未必服,一种暗暗较劲也是存在;在夸夸的过程中,各方的虚荣心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可见夸夸风正是由于满足了大学生复杂的心理需求而得以流行。
一如弗洛伊德对人个性的认识,人类个性的核心是埋藏于心灵深处的隐蔽的力量和冲突(桑老师上课讲的)。上了大学以后,生活和学习节奏加快,各种琐事缠身,绝大多数人(南大学生)没时间也没有精力让情绪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导致情绪体验零碎化,内心的矛盾不断积累。我想这便是夸夸风在大学中盛行的主要原因了吧。“今天自行车丢了,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求夸--丢了仍不暴躁,说明人极为优雅。”,“今天坚持没吃米饭,但还是忍不住吃了个甜点,求夸--有减肥意识,又懂得过犹不及,这是完美的中庸之道,是大智慧。”如此等等,便是夸夸风的日常。把互夸当做一种生活的调味料,适当的时候调侃一把,倒也挺好的。情绪通过这样一种有仪式感和带入感的新鲜方式被满足,被宣泄出去,无可厚非!从某种意义上看,夸夸风是当代大学生跨越现实,反对传统,强化日常生活体验,互助减压的一种自身“进化”而来的自我保护。
从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类需求自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就目前大学生的情况而言,衣食无忧的我们往往都有着自己固定的生活交际圈,因此底层的三个需求都能基本得到满足。然而,夸夸风中漫天吹捧的话能否满足大学生的尊重需求呢?著名心理学家阿特金森(J. W . Atkinson)和韦纳(B .Wei n er )等人认为——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的动机主要有两种:亲和需要和亲密需要。人们有着寻求和保持多种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所以当人们在夸夸的氛围中赞美他人的同时,实际上也满足了自己想要与人亲和的需要。至少就存在感与关注度而言,大学生的内心得到了满足。不管是被过分夸大或者刻意点赞,画饼充饥,无中生有,至少被夸者内心感受到了接纳,欣赏,拥护,重视,而这些正是其生活的助力。“夸夸”不仅是一门心理科学,更是一门语言艺术。
诚然,“夸夸风”本质上并什么深刻所以然。简单地讲,就是大家在闲余时间“闹着玩”的。夸者未必就是内心想要夸人;而被夸者,也仅仅只是寻求一种心灵上的慰藉,至于内容是什么却未必是其所关心的,无关紧要。反倒是,夸与被夸之间进行的一种语气极端浮夸的赞扬的话,才是大家最关心的。在此不妨引用《浮夸》一段歌词--“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很怕,似木头似石头的话,得到注意吗,其实怕被忘记,至放大来演吧,很不安怎去优雅,世上还赞颂沉默吗,不够爆炸,怎么有话题让我夸,做大娱乐家”在现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夸”仿佛成了新一代青年生活的写照。有“夸”有娱乐,有“乐”才有看点,才有人关注。于是乎,“夸夸”的风气逐渐由内而外地传播,以至于到达了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从社会的层面来看,这种无限度的积极性的心理暗示,实际上对接着现实中群体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因此,我们并不从理性的方面用单一的好与坏、是与非,来判定或衡量“夸夸风”这一现象的逐渐盛行。
而从国民层面与群己之辨的角度来讲,中国人普遍有一个隐形的特点。什么呢?中国人并不经常表扬自己,同时也吝啬赞美他人。从台湾学者柏杨老先生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个体人生观”恰恰妨碍了中国人的自信,使人变得自卑。同时,中国人还有一个特质--“对僵尸的极度迷恋”。凡是当下提出的,都是不好的;凡是老祖宗遗留的,都是宝贝的。说白了,中国人内心有着一种否定自我否定现代的本心思想。虽然这种观念在上世纪被打破,但我认为任何文化都无法摆脱其深深烙印在骨子里的传统糟粕的根。而“夸夸风”恰恰反映了青年一代对迂腐刻板的传统正派的“挫伤”的逆流。从另一个角度,“夸夸风”与在“娱乐至死”的环境之下所流行“丧”文化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方面对比,可看作低迷沉沦的丧文化之下的一种回归。同时,纵观“夸夸风”的上下,我们又可以看到美国“嬉皮士”文化的影子。总的来说,“夸夸风”也是这个多元时代“文化枝节”错综交错自发演变的一种内心保护现象。
“夸夸风”说白了,其实就像人们生活中的一记安慰剂,虽然在药理上并无任何功效,但却能给人以心理上的慰藉。伤口好了,便回归生活,也许,这才是“夸夸”的真谛。
NJU-SE 高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