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幼师一枚,毕业两年,从业两年半。这会让我写篇有关育人的文章,深感资历尚浅,无从下笔。那我就写写从教时遇到的事情和感悟,希望能和你产生共鸣。
记得在六安一家幼儿园工作时,班里有一名小女孩叫琪琪,她真的是上天下地无所不能。前一秒钟,她还坐在椅子上,转眼间又爬到窗台上,刚把她放在椅子上,你一扭头,她就钻进了桌子底下。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遇到这样的孩子,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每天我都要分出一只眼睛,专门盯着她,剩下的眼睛看着其他二十多个孩子。常常在想,她为什么和其它人不一样,难道是多动症?可是她在看书的时候却很专注,能认出很多汉字。排除多动症,那她为什么坐不住呢?后来我了解到琪琪的父母晚婚晚育,三十多岁才有了琪琪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对她是有求必应。琪琪的爸爸是独生子,爷爷奶奶的宠爱自然全在琪琪身上,在家里由着孙女的性子来。这样看来,琪琪的行为和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我都还记着我们班以前的小霸王,豪豪。他来幼儿园上学的第一天,不用一个小时,我们三个老师就全部记住他了。首先他是第一个爬上窗台并大叫着往下跳的,然后他几乎把全班的小朋友都打哭过除了几个他中意的小女生。每天我们都要处理和他有关的告状事件,打人事件。当我们把他在幼儿园的情况告诉他的奶奶时,他奶奶的反应让我们大吃一惊"豪豪在家里和他的哥哥天天打架,他没少挨打。如果他不听话你就打他,我们都是拿棍打,老师你尽管打。"豪豪那么能打,原来是有哥哥这个陪练和对爷爷奶奶打他行为的模仿。
班里有一名小男生,个子高高的,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特别秀气。画画时,手里拿着油画棒,眼泪汪汪地看着你:“老师,我不会画。”声音又小又甜。我手把手地教他画了几笔,鼓励他自己画。他的手仿佛没有力气一样,只在纸上留下虚虚的一条线,然后眨巴着大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我。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是他最纠结的时候:我要坐哪儿?坐在谁的旁边?椅子在哪?我是谁?我在哪?这是什么地方?只见他原地不动,眼睛眨巴眨巴,两只小手绞在一起,像一位娇羞的美少女。他的妈妈每天送他来园,都忍不住说他“你愣在那里干嘛,还不快找椅子坐!”结果只有一个,他眼泪花花,泪如泉涌,只好老师和家长一起哄。从来没见过这么爱哭的小男生,鞋子穿不好,会哭;找不到椅子,会哭;拆不好饼干,也会哭。后来我了解到,在家里,他什么也不用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能包办的家长就给他包办,养成了懒得动手,不会动手的习惯。
上文所说的三个孩子表现出了多动,攻击性行为,过度依赖成人。实际上,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这些特征,只是所占的比重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孩子的不同从遗传开始,受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关。
刚进入幼教行业实习时,我经常有挫败感。教孩子学习一首儿歌,有的孩子一学就会,有的孩子死活不张嘴。家长问他在幼儿园学了什么,他摇摇头,一问三不知。有的孩子做手工得心应手,有的孩子每次都把手工材料折磨地惨不忍睹,除非你替他做,否则他总是会出错。每个班总是有几个反应慢的孩子,让人无可奈何。是老师教得不好吗,那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学会了?是孩子笨吗?那为什么在其他方面孩子表现优秀?如果我们了解到孩子的个体差异,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样也有逊于他人的地方。孩子不是某一种产品,我们不能批量“生产”。那些千篇一律的孩子往往丧失了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落在后面。后来我对这一问题释怀了,幼儿老师应该有一颗不追求完美的心,五分用来教导孩子,五分给孩子自由发挥。就像小麦出苗,有的出的早有的出的晚,但是他们总会出的,而且最后都会长出沉甸甸的麦穗。
在幼儿园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好像得了间歇性强迫症。集体教育活动中,必须要求每个孩子都端坐整齐,眼睛看着我,嘴巴保持静止。有谁动了一下我都会神经紧张的批评他,一次活动往往维持纪律就占用了一部分时间。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有一个孩子没站好队,我就不进行下一项活动。所以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我在操场上声嘶力竭地维持纪律,孩子们无聊地消极等待。最后体育活动往往进行得不充分不完整。不论是集体教育活动还是户外体育活动,都要求幼儿绝对地遵守规则,这对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非常困难。再说,为了遵守纪律而遵守纪律本来就本末倒置。后来经过尝试我发现,在保证幼儿正常进行一日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允许幼儿自由活动,更容易引发幼儿的自律。
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幼苗,需要我们用心浇灌。有的幼苗长在肥沃的土地上,有的长在贫瘠之地;有的幼苗受到光照的时间长,有的常常受到风的干扰;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不是同一个母亲孕育的,他们是不同的种子所出。所以作为园丁的我们,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找到适合每个种子生长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对种子施加良性的影响。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不要着急,只需要静静地关注他们,等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