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半年前“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话题引发热潮,如今已尘埃落定。
它曾一时占据各种讨论群,场面蔚为壮观。不少人称分明记得小时候课本上就是“斯人也”,并且言之凿凿。
后来大家共同回忆,找到很多古籍和台湾、香港的教材截图,通通“是人也”。倒是有港剧的字幕,引用这句话称“斯人也”,但不足为凭。孟子“斯人也”的教材截图一幅也没有,它只出现在个别辅导材料上。
也就是说,过去的各版正式教材均为“是人也”,这正和古籍的记载一致。因为《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一并归为“四书五经”的“四书”;在“经史子集”的分类里,它不在诸子百家的“子部”,而被归于“经部”。
《孟子》被古代读书人奉为经典,尤其是南宋朱熹对《孟子》十分推崇,以致后世更把它列为科举考试的重点,明代甚至把朱熹注的《孟子章句》当作题库用。《孟子》的原句当然是不能改的。
我们现在说话、写字偶然随意一点实属正常。比如笔者老想着《岳阳楼记》的“登斯楼也”、“噫!微斯人”,此时恍惚记得孟子这句成了“降大任于斯人”,但翻下古籍就一清二楚了。电视剧的“斯人也”倒是毫无问题,人家又不是学术报告,何必认真。
对记忆的这种信心让我想起江户川乱步的小说《D坂杀人事件》,里面里引述过一个故事。它来自十九世纪初“工业心理学之父”雨果·闵斯特伯格的著作《心理学与犯罪》。
闵斯特伯格曾在德国的哥廷根参加过一个学术会,与会者个个严谨而权威。
有一天会议的大门突然被撞开,一个身着五色服装的小丑闯进会场,后面有个持枪的黑人在追赶。两人停在大厅中间互相恐吓、谩骂,突然小丑猝然倒地,黑人跳到他身上,手枪发出“啪”的巨响。接着两人一溜烟跑出会场,全程不过十秒钟。大家极为震惊。
这当然是设计好的。但主持人煞有介事地请与会者记录下“凶手”的穿戴,以便将来上庭作证。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记载黑人穿红衣服,有人说穿的是褐色衣服,有的还记得戴绅士帽。其实黑人没戴帽子,着黑上衣,系了一条红围巾罢了。
紧急情况下记忆会有差错,要是观察者互相稍一求证,就更容易坚信某一个结果。说完这个例子,小说借主人公明智小五郎之口说:“人类的观察力与记忆力相当不可靠。”
要提高观察和记忆能力需要训练,人在毫无准备时冷不防被问到细节,那是很难说准的。小时候的记忆如果不是很精准,多年后就难免被各种因素侵蚀,除非有好的记忆方法。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本书,日本学者写的《如何提高记忆力》提供了一些认识角度。
比如研究发现,人生下来后智力、体力和情绪是按照一个月为周期的正弦曲线推进的,三者依次开始,当智力达到波峰时易于记忆(竟然还找到了这张插图);
还有要记住一个内容,需要隔几分钟、十几分钟、几个小时、几天、几周最终一个月后再回忆一次,几乎能做到终生不忘;
另外,记忆伴随色彩、声音、气味、事件等因素,更容易强化印象,帮助记住。
可惜这本书已找不到,笔者的记忆也开始恍惚。
此外,笔者习惯用几个关键词编成一句话,用谐音可以记住一连串不相关的内容;用谐音记数字;把地图上的地点连起来,用图形记住地理考试里的产量排名等等难记的东西。其实每个人各有高招,这几样也供参考。
看来记忆不可迷信,但只要方法得当,强化也不无可能。
二
黄庭坚诗《春雪呈张仲谋》,描绘春雪的景象、声音、寒风都如身临其境,月下阶前、晴空檐下的画面美不胜收。
暮雪霏霏若撒盐,
须知千陇麦纤纤。
梦阑半枕听飘瓦,
晓起高堂看入帘。
剩与月明分夜砌,
即成春溜滴晴檐。
万金一醉张公子,
莫道街头酒价添。
颈联的“夜砌”指夜里的台阶,对应对句的“晴檐”。这两句指天晴后的积雪,到了晚上与月色分占台阶,白天化成春水点滴在瓦檐。
尾联他和这位拓落放达的张公子打趣,可不要推辞酒约。这是黄庭坚雪后邀约宦海诗友张询张仲谋出去饮酒,并提前切断他拒绝的退路。
试想晴雪日,收到好友赠诗邀赴酒约,岂不美哉。
笔者读黄诗偶作七律一首。
宋时春雪成余滴,
卧听浑疑到是年。
晴日好风檐下笼,
闲书公案话头禅。
说君一醉苏米会,
偕我同醒书画船。
后世偶因希拓落,
也愁深酱费杯钱。
颔联的“檐下笼”指宋代蔡襄《茶录》提到的茶笼,“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蒻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宋人用蒲草编织茶笼,天晴挂在屋檐下透风。
米芾《道林诗帖》也有这样的句子:
这幅书作败笔颇多,看不到米字秀润的特点,大部分的字结体不严谨,用笔也不高级。尽管“僧”字有点像米书,但其他字大失水准。“茶细旋探檐”几个子完全像旁边的书僮写的。
但这首诗收进了米芾《宝晋英光集》,诗毫无问题。
道林
楼阁(音个,入声)明丹垩(音扼,指涂墙的土),杉松振老髯(音然)。
僧迎方拥(音永)帚,茶细旋(音绚,作副词,指屡次)探(音摊)檐。
意思是(长沙的道林)古刹的楼阁映照红墙,老杉松摇曳虬枝。寺僧见来客方拥帚相迎,芽茶因为细嫩甘香,主人已几番去够檐下的茶笼,换泡新茶。
这首米诗本号曾在《米元章的面目》里提到,“旋”字在这里是副词,并且念仄声,应是“屡屡”的意思,比如陆游“剧谈频翦烛,久坐旋更衣”(五律《夜兴》)。
但笔者原来解释成了“快”,可是仄声的“旋”仅有“屡次”的意思。这里做更正。
“话头禅”参“公案”,这是佛法盛行的宋代兴起的参禅法。
“说君”是说服黄山谷;“苏米会”指苏门弟子和米芾有很多交集,如能偕我一醉,面谒米痴,同上米家书画船,那是梦寐以求。
“拓落”指放达貌,“深酱”指如今奇贵的酱香老酒。
另外首联的“滴”是入声字,可以改成念第四声;“听”和颈联的“醒”都是两读,这里应分别读成第四声和第一声,这样才合律。
用小笔悬肘录写一通,料时空再怎么折叠也难如愿,权作南柯一梦。
(全文完)